北京哪间酒渣鼻医院好 http://m.39.net/pf/a_8733702.html
                            

党的十八大以来,广大民政工作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工作理念,奉献自我、勇于担当,以自己的辛苦换取群众的幸福,以心血和汗水凝聚起推动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磅礴之力。尽管他们身处不同岗位,但他们始终牢记初心使命,始终坚持用心用情用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始终坚持与民政事业发展、与党和国家发展同向而行。每一名普通的民政工作者,都是这个伟大时代的亲历者、推动者、建设者、奋斗者,“强国复兴有我”是他们发自心底的最强音。

数字化婚姻登记档案为爱加油

冒爱锋

泛黄的纸张、黑白的照片、大红的喜字,拿到横跨了半个世纪的结婚登记档案,两鬓花白的黄俞老人激动不已,同行的孙女拿起手机发了朋友圈。在江苏省如皋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时常会上演这样的感人画面。身为一名婚姻登记员,这样的场景屡见不鲜。无论多少次见到此景,我的内心依旧备感温暖,为自己的工作感到自豪。平日里,我时常会听到老同志感慨婚姻登记工作的改革发展,也在自身经历中,深刻体会到改革给服务对象带来越来越多的便利。

百万档案入库

听老同志讲,年,如皋市民政局婚姻登记处成立,成立后摆在工作人员面前的第一个难题就是婚姻档案整理。据说此前婚姻登记职能由各镇民政办履行,相应婚姻档案也由各镇保管和负责查阅,婚姻登记处成立后,各镇移交了新中国成立以来的所有婚姻档案。

“当时那么多纸质档案怎么查找?”我曾向原婚姻登记处主任请教查阅婚姻档案的问题。他说,面对堆积如山的档案,工作人员根本无从下手,如果群众提供不了在哪个镇、哪个村、哪一年登记等准确信息,很难找到相关档案。这样的情况持续了很多年。

年年底,如皋市民政局与市档案局进行对接,进行了婚姻档案管理改革。首先,以镇为单位、以时间为轴线,对纸质档案进行分类整理;然后,扫描纸质档案录入电脑,一份档案一个编号,同时注明镇、村、登记年限和当事人双方姓名;最后,纸质档案按要求封存年,遇到群众查询档案,电子档打印后加盖档案馆公章交给群众。这次改革,婚姻档案管理走上专业化、规范化道路,实现了婚姻档案查询一分钟内解决。

十万数据归档

“我当时肯定是登记了,但档案馆说找不到,我只能再来找你们。”年年初,我接待过一对老夫妻,他们因为要办理出国手续需要补领结婚证,但又查找不到结婚登记档案,在登记处大厅急得团团转。

看到老人着急,我抱着试试看的心态,扎进了“瑕疵”档案中寻找。所谓“瑕疵”档案,是指姓名书写潦草且身份证号码缺位或者明显错误,无法录入婚姻登记管理系统的纸质档案。当时,这样的档案有整整十万份。

为解决“瑕疵”档案问题,婚姻档案管理再一次改革,将十万份婚姻档案全部人工录入电脑,看得清的字要录入,看不清的字将多种可能性一起录入;有身份证号码的要录入,没有身份证号码的按照性别录入第17位数字,奇数表示男性,偶数表示女性。

截至年9月,采取人工录入的方式,婚姻登记处已将份存在瑕疵的婚姻档案录入了婚姻登记管理系统。群众查询档案时,逐个查找姓名中的每个字,或者按照身份证出生年月、派出所代码查找每一个数字,逐步缩小范围,最终精准锁定档案。

建成共享平台

按照婚姻登记证的补领、补办程序,首先得查询是否存在婚姻档案,这让许多老人需要在婚姻登记处与市档案馆之间来回跑。对此,如皋市开启了婚姻档案管理第三次改革。市民政局与市档案馆签订馆藏婚姻档案数据资源共享协议,由档案馆将馆藏婚姻档案目录及全文数据加盖水印后,上传至“民生档案资源共享平台”,供婚姻登记处直接使用,共享数据为如皋市历年来所有婚姻登记档案全宗号,包括新中国成立以来如皋市原54个乡镇的婚姻登记历史档案目录及全文扫描数据。年,如皋市实现了数据代替群众跑腿,婚姻档案跨馆查询、现场取证,婚姻登记补领补办“最多跑一次”。

从查找不到、查找不准,到异地查询,再到现在的即时一键查询,每一次进步,离不开婚姻登记处工作人员的共同努力,更是党领导下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的见证。年,我正式成为一名共产党员,这更加坚定了我用心用情用力为群众办实事解难事的初心使命,我将在实践中锻炼自己,在拼搏中奉献自己,以坚定的信念和实干的作风做出成绩,为婚姻登记事业高质量发展贡献青春智慧和力量,让无悔青春为群众幸福“增色添彩”。

(作者单位:江苏省如皋市民政局)

田间地头助丰收

眼下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小麦进入灌浆期,这是小麦高产管理的最后一个关键阶段。近日,濉溪县民政局联合县社会组织联合会理事成员单位,前往小麦种植基地,面对面指导做好田间管理,助力夏粮稳产丰收。图/文周方玲

敬老爱老送福来

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福利中心主任付萍拜访退伍老兵谢辛耕,给老人送“福”。图/文袁芳

传承红色民政血脉为老服务永不懈怠

徐子雨

十年前,我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从那时起,我就想要做一名红色血脉的传承者,为百姓谋得实实在在的福祉。后来,我成为一名民政干部,投身到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伟大事业中。生逢伟大时代,能够从事民政工作,既感到无上光荣,更知晓重任在肩。

刚到河北省民政厅工作不久,主管厅长与我的一次长谈让我深受启发,铭记至今。“小伙子,党员干部离不开学习,要始终将学习作为一种政治责任和精神追求。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平时你可以准备三个本子,一个政治学习的本子,一个实践锻炼的本子,一个业务工作的本子。分别记录政治学习的收获、实践得来的经验以及业务工作的积累。”这“三个本子”是宝贵的人生经验,是老党员对年轻党员的深切关爱,更是青年民政干部成长成材的“武功秘籍”。作为民政干部,就是要始终抓好自身学习,强化理论武装,提高政治能力,把学习贯穿个人成长和事业发展的全过程,学出坚定信仰,学出绝对忠诚。

民政事业起源于民事、根植于民生、服务于民众。可以说,民政之要在于为民,为民造福是最大的政绩。在去年的一次基层调研中,有这样一幕让我很受触动:当天正赶上敬老院为特困老人发放零食和零花钱,老人们拿着夹心面包和火腿肠,开心极了。在听说我们是民政党员干部时,都笑着向我们伸出大拇指,不住地夸赞我们。调研结束我们乘车离开很远,老人们仍然站在院门口目送我们,夕阳余晖下,老人们的身影深深烙印在我心里,那一刻,我真切感受到“民政事业”这四个字沉甸甸的分量。在之后的工作中,每当遇到迷茫挫折,眼前总会浮现出老人们脸上幸福的笑容,激励警醒我知重负重、一念向前。

民生保障没有终点,只有连续不断的新起点。新征程上答好时代之问、人民之问,要求民政干部激发只争朝夕的勤政热情,保持严谨务实的工作作风,在真抓实干中展现蓬勃朝气。

勤政是成事之基。在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的当下,养老成为一种“刚需”,近年来,我们收到养老服务相关的提案建议都占全厅六成以上。“热度”的背后是压力,更是动力。作为民政干部,要保持案无积卷、事不过夜的勤政作风,着眼于中央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437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