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串联沿岸旖旎风光数千里,运河文化衔接城市间浓浓中华儿女情。扬州,宿州与你守望相助,为你加油!
宿州是在隋唐年间因大运河而兴起的一座城市,是隋唐宋时期安徽境内隋唐大运河上的唯一州城。唐朝元和四年在虹县设州(今宿州泗县),因此地周朝为古宿国所在地,所以取名宿州。
隋朝时,隋炀帝开大运河,其中一段为通济渠,即后世所称的古汴河。“汴水流,泗水流,流到瓜州古渡头。吴山点点愁。思悠悠,恨悠悠,恨到归时方始休。月明人倚楼。”白居易《长相思》的娓娓深情随着大运河水缓缓流淌,流出了岁月绵长,流出了悠悠古韵。
隋唐大运河通济渠泗县段被称为是流淌着的运河“活化石”。年6月22日,泗县新虹桥向东至新濉河交汇处约5.8公里大运河被评为世界文化遗产段,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
风景秀丽的运河故道,基本保持了隋唐大运河的原始风貌,宛如一条流动的“历史文化长廊”。难能可贵的是,这条具有千年历史的古运河除了基本保持原貌外,至今还发挥着余热,仍发挥灌溉、分洪、景观、旅游等多重作用。
运河名城宿州,从历史走向未来。今日宿州,襟临沿海、背依中原、北连古城徐州,是淮海经济协作区的核心城市之一,也是安徽省距离出海口最近的城市,向有皖北锁钥、徐南形胜之誉。
厚重的人文积淀,多年的建置历史和独特优越的区位环境,孕育了宿州人民勤劳智慧、英勇顽强的禀赋气质,自强不息、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博大胸怀。数千年的薪火相传、沧桑历尽,谱写了宿州大地经济社会兴衰发展、曲折前行的壮丽历史画卷。
进入“十四五”时期,宿州将聚力打造“一城两区三基地”、奋力冲刺全国百强市、全面建设现代化新宿州。
日前,宿州将《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段)规划》(草案)方案予以公示。
宿州市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先行段)项目通过运河八景,分别为大运河博物馆、古运飞虹、运河故道、运河书院等描摹运河风情画卷,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项目即将在市民的期望中启动建设。(关小宇董虎张海亮吴天元杨林英黄洋洋)
宿州
春秋时期“宋国迁宿国于此”是“宿州”的地名由来。宿州有蕲县古城遗址、小山口遗址、古台寺遗址。周朝时期,始建蕲邑。隋唐时期,因京杭大运河通济渠(汴河)段开通,置宿州。北宋文学家苏轼在《南乡子·宿州上元》中,称宿州为“此去淮南第一州”。宿州是楚汉文化、淮河文化的重要发源地。
宿州号称云都,拥有中国华东地区最大的云计算数据中心。是CG动画集群渲染基地,中国5大量子通信节点城市之一。地处安徽省北部,襟临沿海,建设为皖苏鲁豫四省交汇区域的新兴中心城市,东至东北与江苏省宿迁市、徐州市接壤,南临蚌埠市,西至西北与淮北市、河南省商丘市、山东省菏泽市毗邻。宿州也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智慧城市、“宽带中国”示范城市、“质量之光”年度质量魅力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宿州有皇藏峪、新汴河、五柳风景区、宿州三角洲公园、闵子骞祠、乐天园、宿州古城墙等旅游景点,有闵子骞、子张、齐白石、刘伶、嵇康、嵇绍等历史名人。
隋唐大运河开凿于公元年,自古便是“汴水咽喉”的古城宿州随着汴水漕运的兴盛而逐步发展起来,带来“桨声灯影,商贾云集”的繁华景象。在唐宋时期,通济渠沿岸城市布局多是依河岸而建呈现东西狭长的形态,由此可见大运河对宿州城市布局的影响十分深远。
来源:拂晓报
实习编辑王伟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5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