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淮北市场监管系统紧紧围绕“抓改革、优环境、促竞争、保安全、重维权、提质量、严监管、强队伍”总体思路,深入推进商事制度改革、全力保障“四大安全”、大力推进质量强市、全面加强知识产权保护等工作,为积极服务全市高质量转型发展大局做出突出贡献。
“这十年,我们监管体制更加健全,营商环境日益优化,质量发展和知识产权工作得到有力推进,市场环境持续向好。”9月28日,淮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副局长王红升接受记者采访时说。
据悉,淮北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于年2月20日正式挂牌成立,市场监管领域实现了从“多部门各司其职多头执法”到“一个部门集中高效统一执法”的转变。新组建的市市场监管局面貌焕然一新,并快速形成了“事合、人合、心合、力合”的良好局面。
因此,他们先后荣获全国企业登记工作成绩突出窗口单位、全国“小个专”党建工作表现突出集体、全国效能评价工作前八名等荣誉。
年商事制度改革以来,在全省率先推行“两集中、两到位”,实施“三证合一”“一照一码”“证照分离”等登记制度改革和个体工商户“两证整合”改革。全省首批实施全程电子化改革、市场主体登记住所(经营场所)登记标准化改革试点,全省率先将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今年又投资余万元建设企业开办智能审批系统,努力营造公开便捷的市场准入环境。
年实现企业注销“一网”服务,年在全省率先推出歇业备案制,使市场主体退出更灵活。建立公平竞争审查工作联席会议制度,实现公平竞争审查市、县两级全覆盖,创新出台《淮北市公平竞争审查政策措施会审暂行办法》,有效规范了政府行为。制定出台《关于应对疫情影响加大对个体工商户扶持力度的若干措施》,联合开展“贷动小生意服务大民生”等系列活动,帮助小微企业、个体工商户纾困解难。今年上半年全市市场主体总量达到20万户,比年末7.8万户增长了2.56倍。
大力实施质量强市战略,全面加强品牌建设。开展质量强市、质量强县(区)创建活动,濉溪县、相山区获评全省质量强县(区)。夯实标准、计量、科技认证和检验检测等质量基础,市场监管局成主导和参与制定国际标准2项、国家标准31项、行业标准36项。组织检验检测、质量管理、执法人员等专业技术人员组成“质量诊所”,深入帮助企业开展“巡回问诊”活动,促进企业产品质量提升。大力推进知识产权强市战略,建立全市知识产权联席会议制度,实施高价值发明专利培育工程,每万人口发明专利拥有量、有效发明专利、有效商标注册量分别为年末的14.3倍、13.2倍、1.5倍。全方位培育知识产权品牌,相山经济开发区、淮北高新区被列为省级知识产权示范培育园区,荣获中国专利银奖1件、优秀奖2件,拥有国家地理标志证明商标5件、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4个。前不久,市、县分别获批首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市建设试点城市、强县建设试点县。
不断强化安全监管,市场环境持续向好。全面加强食品、药品、工业产品、特种设备安全监管,深入开展“三品一特”风险隐患排查治理专项行动,牢牢守住了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年该市成功创建安徽省食品安全城市,出台淮北市首部地方性特种设备法规《淮北市电梯安全管理条例》。年建成全省首个无人值守电梯应急救援平台,有效提升电梯安全监管能力水平。积极探索跨部门随机联查工作,年被确定为全省开展跨部门随机联查常态化试点,推动建立全域覆盖、分层推进、定向抽查、一抽多检、联合惩戒“五位一体”的淮北双随机监管模式;今年,启动“智慧化+信用化+网格化”监管,探索对十大新型产业实施“触发式监管”、对轻微违法行为实行“包容审慎监管”,有效破解监管难题。
强化日常监管执法,持续打击假冒伪劣、虚假广告、违规收费、哄抬物价、无证无照经营等违法违规行为,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三年来共查处各类违法案件余件,移送司法机关90余件,有效规范了市场秩序。强化消费维权,持续推进“五线合一”改革、与热线深度融合,实现市场监管投诉举报依法、规范、高效处置,市市场监管局成立三年来共处置投诉举报咨询6.9万件,为消费者挽回经济损失余万元。
(安徽经济报融媒体记者杨军)
来源:安徽经济网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