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征程波澜壮阔,百年初心历久弥新。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周年,中共淮北市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倾力制作《庆祝百年我来讲党史》音频,讲述淮北红色故事,传承红色基因,汲取智慧力量。

前言

淮北是淮海战役的主战场。在淮海战役中,淮北地区各级党政军组织和广大人民群众,在“一切为了战争,一切为了前线,一切为了胜利”的精神鼓舞下,倾尽全力支援人民解放军,为淮海战役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

浩浩荡荡的支前大军

广大人民群众在党的领导下,全面动员、全民动员、全力以赴支援淮海战役,孕育、形成了伟大的“小推车”精神。“小推车”精神的内涵可以概括为: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顾全大局、服务胜利的奉献精神,排除万难、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

支援淮海战役担架队

万众一心、勇往直前的革命精神。淮海战役期间,淮北地区人民在党的领导下组织担架队,始终跟随部队抢救伤员。担架队员视伤员如亲人,冒枪林弹雨,顶风雪严寒,奔波在转运线上。宿西县(即今濉溪县)雁鸣区担架队随军转运伤员,随时补充队员和担架,始终保持93副执行任务,直到战役结束。宿怀县两县区60多副担架,多次遭敌机、敌炮轰炸,队员们无所畏惧,从废墟中救出伤员,医院。

解放区支前群众热情照顾伤员

顾全大局、服务胜利的奉献精神。淮北人民节衣缩食支援前线。刚解放不久的萧宿县仅有人口21万,在短短的20天中,就筹集面粉20万斤、杂粮15万斤、柴草50万斤,出动担架副、大小车辆,10人中就有1人上前方。淮北地区共设立20多处转医院,群众捧茶送饭、热情慰问,充分体现了淮北人民对人民军队的深情厚谊。

排除万难、舍生忘死的牺牲精神。在前线抢救伤员时,民工们冒着敌军的枪林弹雨和敌机的轰炸扫射,快抢快运,涌现出很多英雄人物和可歌可泣的事迹。宿怀县农民董万仲报名支援前线,其母亲不幸病逝。他草草掩埋了母亲,毅然奔赴前线。转运中,有的担架队员为掩护伤员,献出了自己的生命。据统计,仅豫皖苏三分区就有余名民工牺牲在战场上。

“小推车”精神是人民群众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丰碑。虽然时代变迁,但其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我们要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持和弘扬“小推车”精神,要始终践行党的初心使命,保持党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来源:淮北史志

原标题:《坚持和弘扬“小推车”精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436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