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雷州地方政府十分重视地方志的纂修。据雷州知州储擢的《雷州图志序》(原作《雷州府志序》,载明代何炯《清源文献》,考证于后)称,南宋时期,自庆元丁巳(庆元三年,年,下同)年至淳祐十年(,下同),短短的53年期间,雷州府曾经三修《雷州图志》。如果加上庆元年以前初修的那一次,一共有四次。表明南宋时期雷州地方志的纂修是相当频繁的,已经成为地方政府不可或缺的文化工作。那么,这四次《雷州图志》的纂修情况如何?对其后的地方志纂修有什么影响?下面是近来笔者所做的考识。
南宋《乾道临安志》,李龙藏
一、南宋四修《雷州图志》的基本情况
(一)庆元三年前的《雷州图志》。
储擢在淳祐十年的《雷州图志序》里面称,“盖前次图志,止有庆元丁巳吴侯师尹、昉属教授林士谦增辑。”很明显,这里所称的“图志”,是指雷州知州吴师尹主修、教授林士谦纂的《雷州图志》,它是在前修图志的基础上“增辑”的。表明庆元丁巳之前,已经有《雷州图志》存在了,而且,吴师尹、林士谦增修时该志仍存。此志是至今发现南宋记载最早纂修的《雷州图志》。至于这部《雷州图志》主修者是谁?修于何年?由于该志已轶,未晓。
值得注意的是,曾巩在《隆平集》还提到雷州有一部《图经》:“初,准至雷,州吏以《图经》献。视其四至云:‘东南门至海岸十里。’”可知,此《图经》为今发现记载最早的《雷州图经》,且时代在北宋(限于篇幅,暂不在本文讨论之列)。
(二)庆元三年《雷州图志》,吴师尹、林士谦增辑。
南宋庆元皇帝赵扩,网络图片
据以上介绍,此部《雷州图志》,为吴师尹主修,林士谦总纂。纂修时间在“庆元丁巳”。据载,吴师尹,江苏宜兴人,绍兴三十年()进士,朝议大夫。《宋会要辑稿》载:“淳熙五年六月十一日,铨试命秘书少监郑丙、金部郎官梁总考试,秘书省秘书郎葛邲、大理正元徽之、大理评事张维、吴师尹考校点检试卷。”(1)淳熙十二年,为杨万里等人举荐(《举荐吴师尹、廖俣、徐文、毛密、政绩状》)。万历《雷州府志》载,庆元间吴师尹由朝议大夫知雷州,兴学校,修府志,惠政于民。林士谦,永嘉人,淳熙十一年()进士(《浙江通志》)。庆元间任雷州府学教授,嘉定八年任广东提举市舶(雍正《广东通志》)。由于此部《雷州图志》已佚,其体例及内容均未晓。
(三)嘉定五年《雷州图志》,郑公明、郑炀增辑。
嘉定通宝,网络图片
此志距吴师尹、林士谦纂的《雷州图志》只有15年。于嘉定五年()由郑公明、郑炀增辑。郑公明,嘉定间知雷州。据万历《雷州府志》载:在任期间“政崇大体,兴利祛害。”嘉定四年,与“教授郑炀修学舍兼建小学科,设生员,教俊秀。”“拨田以肄州学,得种二十石有奇。”与教授郑炀重修明伦堂云章阁。可知,郑公明是一个兴文重教、培植士子、主修郡志、有益雷州地方的历史名宦。后因多次下海以铜钱博易番货而遭放罢。郑炀,永春人,开禧元年()特奏名进士,嘉定间为雷州府学教授。与郑公明一起修学舍修学舍兼建小学科,设生员,教俊秀。此志除了郑公明、郑炀两人主纂外,修武郎王给(名洽)于嘉定四年任雷州长史。他是否参加此次《雷州府图志》的纂修,不晓。
郑公明主修、郑炀纂的《雷州图志》是什么样子呢?
据王象之《舆地纪胜》称,他在编纂《舆地纪胜·雷州》时采辑了《雷州旧图经》、《雷州图经》这两部书,并对采辑里面的内容哪一部分属于《雷州旧图经》、哪一部分属于《雷州图经》,他分别作了注明。现在我们结合上面记载看,王象之所谓《雷州旧图经》、《雷州图经》,实为储擢所称的《雷州旧图志》、《雷州图志》。因为储擢在其序中不称“图经”而称“图志”、“二志”等,重于“志”而非“图”。又,《文天祥十贤祠堂记》称《雷志》,南宋乾道年间已有《临安志》(笔者藏有清道光重刻本),说明当时关于“志”的称谓已经十分普遍。既然《雷州图志》有数次修订,则不应再有《雷州旧图经》、《雷州图经》的修编。故王象之所称的《雷州旧图经》、《雷州图经》是沿袭旧称,实指《雷州旧图志》、《雷州图志》。《雷州旧图志》有庆元三年前的,有庆元三年的,王象之在编纂《舆地纪胜·雷州》时究竟是采辑了哪一部呢?我们现在已经无从分辨。至于《雷州图志》的采编,笔者认为以嘉定五年郑公明主修、郑炀纂的《雷州图志》可能性最大。因为王象之的《舆地纪胜》,始于南宋嘉定年间(—),至绍定年间(—)完成,历经30年。时间上与嘉定五年郑公明主修、郑炀纂的《雷州图志》相吻合。此时,储擢的《雷州府志》还未修(2)。
现把王象之《舆地纪胜·雷州》采编嘉定五年郑公明主修、郑炀纂的《雷州图志》的部分内容罗列如下:
1、州沿革雷州(下)
《雷州图经(志)》引前汉《地理志》云:“自合浦徐闻南入海,得大洲,东西南北方千里,武帝元封六年略以为儋耳、珠崖郡,则今雷州,实汉徐闻县地无疑。”(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徐闻县。隶合浦郡,自汉晋迄于宋齐无改。此据《图经(志)》考之,《两汉志》及《晋志》皆属合浦,无所更革。而《宋志》越州合浦太守(下)云:“徐闻令,旧属珠崖,晋平吴省珠崖入合浦”,与《汉(书)》、《晋志》所载不同,当考《南齐志》,越州合浦郡亦治徐闻(宋《舆地纪胜》引《雷州图经(志)》考证)。
王象之《舆地纪胜》,清代刻本,“太阳升起的每一天”藏
(《图经(志)》)大隋平陈,又为合州(宋丁谓《重修德威王庙碑》)
遂溪县。《图经(志)》云:绍兴十九年,知州王趯申雷州旧管三邑,开宝中,拨徐闻、遂溪两县并归海康一县,经今及两百年余年,比之开宝,人物百倍,欲望朝廷将徐闻、遂溪两县依旧复置,本路诸司相度乞先置遂溪一县(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2、风俗形胜
(《图经(志)》)州居海上之极南,气候倍热,所谓除夜纳凉者容有之(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州多平涛沃壤,又有海道可通闽浙,故居民富实,市井居庐之盛,甲于广右(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州三面并海(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图经(志)》)
(《图经(志)》)本州实杂黎俗,故有官语、客语、黎语。今语言之间,官话则可对州、县官言也;客语则平日相与言也;黎语虽州人或不能辨(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雷州境内有雷、擎二水,雷水贯流城下,遂以名州(宋沈括《梦溪笔谈》录《雷州图经(志)》)。
3、景物(上)
卵州。在府城西南海中。《旧经(志)》云:群鸟伏卵于上,或船过取其卵,其鸟千万,飞随十里(宋《舆地纪胜》录《雷州旧图经(志)》)。
4、事要
《图经(志)本草》云云,故有官语、客语、黎语(宋《方舆胜览》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州居海上之极南云云。所谓除夜纳凉者容有之(《方舆胜览》录《雷州图经(志)》)。
《郡志》或云,路伏波之开九郡也,徐闻之人以冬已酉遇害,故州人以是日为腊而祭其先(宋《方舆胜览》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曰∶海桐皮,出南海以南山谷,今雷州及近海州郡亦有之。叶如手大,作三花尖。皮若梓白皮而坚轫,可作绳,入水不烂。不拘时月采之(录《本草图经海桐皮》卷十三,注,该书引自《雷州图经(志)》)、
5、古迹陷湖。《图经(志)》云:“本陆地,陷为湖。”(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大蜈蚣皮。《图经(志)》云:“大蜈蚣不详是何物,郡人云,‘恐是蚺蛇。’”(宋《舆地纪胜》录《雷州图经(志)》)。
王象之《舆地纪胜》,清代刻本,“太阳升起的每一天”藏
雷公庙。丁谓撰《记》曰:“《旧记》云,州南七里有擎雷水,今南渡是也。始者里民陈氏家无子,因射猎中获一大卵。围及尺余,携归家,不知其何名。忽一日,霆劈而开。遽生一子,鞠育抚养,遂成其家。乡俗异之曰雷种。陈天(大)建二年也。今其庙曰‘震显’”(宋《舆地纪胜》丁谓撰记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雷公庙。庙额“威化”。今《图经》,庙额皆有“威化”之称。丁谓《重修威德王庙碑》录《雷州图经(志)》)。
(《图经(志)》)庙本在西南山岗,梁开平中,庙随州徙。又二年,一夕飓风暴作,宇内失二梁所在,举郡骇异。寻访,乃迁于石神之祠号英榜山者。人知神意,即其地建庙,与石神并坐。雨师、风伯,鼓轮、电火,咸有位序。而山形俯视城社,峻峙岑郁,实一郡之望(李永年《雷州重修威德王庙记》录《雷州图经(志)古迹志》)。
我们从以上摘录可知,此志包括州(县)沿革、风俗、形胜、景物、事要、古迹以及人物等内容(3)。
(四)淳祐十年《雷州图志》,储擢修。
1、关于本志的名称。
据明代靖江县教谕、晋江学者何炯所著《清源文献》所称,淳祐十年储擢所修的地方志为《雷州府志》,储擢的序亦称《雷州府志序》。笔者认为,这不符合史实。因为南宋时期雷州只设“路”,未设“府”,明代才设雷州府。故此序称《雷州府志序》不妥,可能是《雷州图志序》或《雷州志序》,“图”误为“府”,是刻字之误。故此志应称《雷州图志》或《雷州志》,本文称之为《雷州图志》,储擢之序亦改改《雷州图志序》。
2、储擢其人。
《雷州图志》称修于淳祐十年(),与庆元三年(年)修的相距53年(储擢称相距56年,误),与嘉定五年(年)郑公明、郑炀纂修那一次相距38年。主修者为知雷州军事储擢。
雷州府遗址(医院)
据万历《雷州府志》载,“储擢,温陵人。淳熙时守雷。筑郡城,纂修郡志。兴社学,群民俊而教诲之,文风于焉丕振。”终任海州刺史。温陵,今福建晋江县。储擢于淳熙十年莅任。莅雷后,“视内外二城颓圮及四门楼坏,乃兴工修葺二城,创四楼……。”“淳佑庚戌(),郡守储擢,教授郭梦龙,复建小学。”(4)道光《晋江县志·卷四十·人物志·储擢》的记载也差不多:“储擢,广州守用子。淳熙间,守雷州。筑城垣,修志乘,兴社学,遴民俊而教谕之,郡治焕然改观。”可知,他是有益雷州地方的名宦。
乾隆《晋江县志》,网络图片
另外,储擢之前的《雷州图志》,均是知州与雷州府学教授主纂。此志却只有储擢主修的记载。雷州府学教授是否参与此次重大文化活动呢?笔者认为,按照正常情况,这么重大的文化事件,作为府学教授如果没有特殊情况,似应有参修,且是主纂。但储擢在《雷州府志序》里面未见有说明。据万历《雷州府志》、《郴州志》载,当时雷州府学教授为郭梦龙。郭梦龙,字能甫,福建闽县人(今福州)人。端平二年()进士。淳祐八年任雷州府学教授。接替前任教授叶梦材,任期5年。咸淳元年()以承议郎任郴州通判。万历《雷州府志》收入他的《雷州府登科题名记》。其传记《淳熙三山志》卷32以及《郴州志》卷2有其简介及撰文(5)。
2、储擢《雷州图志》之内容
《雷州图志序》,网络图
正如储擢在《雷州图志序》中称:他“今夏(淳祐十年)抵官”后,寻找《雷州图志》,发现庆元三年吴师尹、林士谦增辑的《雷州图志》以及嘉定五年教授郑炀的《雷州图志》补志。储擢见到的《雷州图志》,是“字画漫没、竟不可读、脱板复多”的旧稿,可知两志均未刊行。“于是议改为之。”决定重修。
关于此次修志的办法及该志的特点,储擢在《雷州图志序》里已经做了说明:第一,该志是以前志为基础,详今略古,实事求是:“况今之视昔也,参稽二志,质诸目前。”“前置所有,今不复书。”“赋输之盛亏,户口之多寡,城廨之兴废,符籍之增减,皆以实书。”第二,此志是对前志的修订,是补志,即续志。第三,重视土风民俗的收录,突出本志特色:“若至宿士、老农之睹记,老胥安逸技之流传,土风民俗,怪闻异事,焉加搜樜,纤悉必书,皆信而有证。”我们从此次修志的办法及本志特点中大致可知其内容。也就是此志包括了赋输、户口、城廨、符籍、土风、民俗、人物、怪闻异事等内容。
文天祥雷州《十贤堂记》,网络图
另据文天祥《十贤堂记》载,“按《雷志》(《雷州图志》):‘丞相寇公准以司户至,丁谓以厓州司户至。绍圣后,端明翰林学士苏公轼、正言任公伯雨,以渡海至;门下侍郎苏公辙、正字秦公观以散官至;枢密王公岩叟虽未尝至,而追授别驾,犹至也。未几,章惇亦至。其后丞相李公纲、赵公鼎、参政李公光、枢密院编修官胡公铨,皆由是之琼、之万、之儋、之崖。”(6)笔者认为,文天祥写此文,相距储擢主修《雷州图志》20余年。此时,该志尚存。文天祥所引用的《雷志》的内容,以储擢《雷州图志·人物志》的内容比较大。
储擢的《雷州图志》,尚有多条散布于《广东通志》、《雷州府志》等今存地方志书中,不一一录出。
三、宋代四修《雷州图志》历史作用
我们从以上分析得知,南宋时期四修《雷州图志》,其历史意义深远,作用很大:
1、由知州主修、府学教授总纂,相隔若干年修一次,形成一定的规律性的修志工作,体现了地方政府对志书事业的高度重视,是宋代雷州文化建设的重大事件。这种由地方官主修、文化界权威人士主纂的地方志修编格局在元、明、清时代得以传承。
2、通过四修《雷州图志》,查找当时的档案、谱牒、碑碣、诗文集等反映地情的文献资料,使得志书的体例、内容和办法趋于成熟和完备,积累和丰富了志书编写经验,对元、明、清等后世的地方志纂修产生了积极的影响。
3、由于《雷州图志》具有地方百科全书的性质,它保存了雷州地区的重要文献史料,具有存史、资政、教化育人的作用,使之成为宋代雷州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纂修地方志,扩大了雷州文化的影响力。正如储擢所称:“是使观风者知是邦虽穷岭并海之地,我朝德所披久,而于中州无大异也。”
4、它是雷州文化研究的早期成果。由于主纂者都是进士以上人物,参修者都是雷州文化精英,文化水平高。他们是雷州文化研究的早期学者。由他们主抓和参与,使得志书质量有保证,开创了宋代雷州文化研究的新局面。对推动雷州文化的早期研究及对未来研究的影响,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当然,我们也已经注意到,南宋时期,《雷州图志》编纂尚处于地方志纂修初期,还存在着内容比较简单、篇幅比较短、未能十分深入探讨诸多问题等。但瑕不掩瑜,它为后世地方志的编纂打下了基础。如元代《雷州府志》的纂修、明代5次《雷州府志》的纂修以及清代2次《雷州府志》纂修和各县志的纂修,都是在宋代地方志编修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南宋《乾道临安志》,李龙藏
注释:
(1)清代徐松著、当代刘琳等点校《宋会要辑稿·选举二二》,年7月上海古籍出版社出版;
(2)参见《历史地理》编辑委员会编《宋代三修雷州府志》,载《历史地理》第31辑,年上海人民出版社第页;
(3)参见李龙《南宋嘉定雷州图志补》;
(4)万历《雷州府志·卷之十五·名宦志·储擢》;
(5)参见《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卷》,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6)曾枣庄,刘琳主编《全宋文》第册第页,年上海辞书出版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