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医院治痤疮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9219340431032125&wfr=spider&for=pc

万亩岭南红橙基地。记者张锋锋摄

年,是不平凡的一年。我市在全力以赴考好疫情“大考”的同时,坚定信心,担当作为,奋力做好临港产业、滨海旅游、特色优势农业、军民融合发展“四篇文章”。

疾风知劲草,板荡识诚臣。越是在艰难的时期,越是抓发展的关键期,越是彰显党员干部责任与担当的时候。在“建设什么样的新湛江”“怎么样建设新湛江”“靠什么来建设新湛江”的重大问题上,湛江各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担当作为,勇于改革、善于创新,不断交出一张张令人信服的成绩单。

去年以来,我市现代临港产业发展取得重大突破。以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三个投资或产值超百亿美元的项目为代表,湛江东海岛世界级绿色环保高端沿海临港重化产业基地加快成形。

中科炼化项目。记者刘冀城摄

今年疫情之下,我市临港产业韧性十足,加快了复工复产、复工保产的脚步,或创造了“开门红”,或开足马力朝着投产目标冲刺。进入火红的五月,湛江东海岛的生产车间和建设现场比天气还要火热。

保障生产稳定顺行

中国南方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产品最高端的现代钢铁制造业基地——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从一片海岛滩涂走来,正朝着“绿色钢铁生命共同体”的方向阔步前行。自年投产至今,多项经济效益和环保指标创下全国之最,成为国内发展钢铁先进产能、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标杆。

湛江钢铁基地,工作人员检查设备。记者刘冀城摄

今年春节期间,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全体员工共同擂响了“战疫情、保生产”的出征战鼓。

2月10日,宝钢股份湛江钢铁在抗击疫情严防死守的前提下正式复工,有序高效组织生产运营。2月12日,湛江钢铁各主体工序超额完成产量计划目标,全流程加工成本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高水平管控,生产经营业绩整体达到预期,为双线双赢目标创造了首月“开门红”。

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自全面开工建设以来,一直开足马力朝前行进。

3月6日,在宝钢股份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工地上,机器轰鸣、工地喧嚣,湛江钢铁三高炉系统项目基本全面复工。现场施工人员返岗超人,在湛江钢铁与施工单位的共同努力下,扎实推进疫情防控与返岗复工两项工作,争分夺秒地争抢宝贵时间。

“航母”扬帆,行稳致远。扎根雷州半岛大地的湛江钢铁,正迈出铿锵步伐,以“千磨万击还坚劲”的无畏,保障生产稳定顺行。

决战决胜项目投产

与湛江钢铁一墙之隔的中科炼化,80万吨/年蒸汽裂解装置压缩机联运、管线爆破吹扫、上水打压……员工穿梭在装置的各个角落,现场大干快上的热潮一浪高过一浪。

中科炼化是中国石化在建的最大炼化项目,也是广东省“十三五”重点建设工程。项目一期总投资多亿元,去年年底建成中交,将于今年上半年正式投产,一期项目完全达产后将形成炼油能力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80万吨/年。

项目建成投产后,可增加原油需求,平衡炼油化工市场,年产值超过亿元,将助力炼化企业调结构提质增效,拉动炼化下游产业链的发展,为粤港澳大湾区经济建设注入新的动力,并将与茂名石化、湛江东兴石化共同打造成为世界级炼化基地。

今年春节假期,在全力做好疫情防控、确保人员健康安全的同时,中科炼化有序开展投料生产准备,把疫情对项目开工的影响降到最低。现场累计投入施工力量达人次,消除施工尾项和整改问题多项,确保安全环保处于受控状态。

3月23日,中国石化集团公司“百日攻坚创效”行动吹响集结号,作为新时代中国石化标志性炼化工程的中科炼化,积极响应号召,朝着“5月底投料,6月底打通炼油全流程,7月底打通化工全流程”目标,迅速掀起了大干、苦干、快干天,决战决胜项目投产的劳动热潮。

第一船原油将于5月8日靠泊中科炼化港口,标志着中科炼化港口建成投用,为5月30日炼油装置投产提供物料保证。

距离“5月底投料”目标已不足一个月,中科炼化正时刻准备着。

输送化学正能量

年11月23日,全球领先的化工企业——巴斯夫,在东海岛启动投资上百亿美元的大型项目。从签约到正式启动,该项目仅用16个月时间,就在湛江发展史上书写了新篇章,并最终将成为巴斯夫继德国路德维希港基地和比利时安特卫普之后,建设的全球第三大一体化基地。

作为我国改革开放后重化工行业外商独资企业“第一例”,该项目不仅推动东海岛成功与国际接轨,更标志着湛江正扛起“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打造现代化沿海经济带重要发展极”的使命担当。

巴斯夫大中华区所有基地及办公室自今年2月10日全面复工以来,到目前为止实现了安全、平稳运行,巴斯夫湛江联络办公室人员也于当日返岗,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进展顺利。在湛江市政府及湛江经开区的大力支持下,项目工地建设已于2月18日顺利复工。首批“湛江生产”的化工产品将按照计划于年中交付。

作为巴斯夫迄今为止最大的投资项目,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项目将建成一个综合性化学品生产基地,将采用尖端技术,全面落实智能制造理念,为客户提供更多的创新型产品及解决方案。该项目建成后,将成为可持续发展的典范,助力循环经济发展。

输送化学正能量,巴斯夫从未止步。

目前,宝钢湛江钢铁基地、中科炼化、巴斯夫(广东)一体化基地以及廉江新能源项目4个超百亿美元重大临港产业项目,正发展成为华南地区现代化临港重大产业的集聚基地,为我市注入新的动力,成为拉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也激发出园区产业集聚的巨大潜能。

与此同时,我市积极围绕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成功引进中船集团、中建钢构、三一重工等大型企业。

在“临港产业航母”的带动下,未来五到十年,湛江将形成万吨精品钢、万吨炼油、万吨乙烯产能和精细化工产业集群,成为我国华南地区特别是粤港澳大湾区重要的高端新材料基地。

未来,世界级绿色环保临港产业基地将从蓝图变为现实,临港重化、钢铁、电力、造纸产业航母正引领湛江经济高速前进、高质量发展。

湛江市按照省委省政府关于做好滨海旅游和全域旅游的工作部署,扎实推进“四大抓手”,深入实施“五大产业发展计划”,以全域旅游理念为引领,围绕广东滨海旅游公路建设,高标准谋划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带,努力推动湛江滨海旅游业高质量发展。我市年度旅游经济运行总体情况良好,全市接待游客万人次,同比增长16.4%;实现旅游总收入亿元,同比增长17.6%。

记者从湛江市文广旅体局了解到,今年“五一”假期期间,我市认真抓好防疫工作,积极推动文旅市场复苏,策划开展“湛江人游湛江”活动,激发广大市民和游客出游意愿,通过大力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有序组织文旅消费活动,假日旅游市场逐步恢复,滨海旅游等逐步升温,防疫工作和旅游秩序安全有序,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据不完全统计,我市“五一”假期累计接待游客.9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8.7亿元。

金沙湾夜景。记者张锋锋摄

湛江“天生丽质”滨海旅游资源丰富

湛江可谓“天生丽质”,其三面临海,滨海、生态、人文资源丰富。我市海岸线(含岛岸线)总长.5公里,约占广东省大陆海岸线的2/5和全国的1/10,有大小岛屿个,港湾处。湛江港口资源优势突出,湛江港湾集军港、商港、旅游港为一体,尤其是十里军港等旅游资源独特罕见。湛江市海岸线有丰富的湿地海滩资源,浅海滩涂面积平方公里,尤其是红树林湿地资源丰富,红树林面积是全国最为集中的区域。徐闻国家级珊瑚礁自然保护区是我国连片面积最大、种类最集中、保存最完好的自然珊瑚礁。湛江海鲜种类丰富,是唯一获得“中国海鲜美食之都”称号的城市。

湛江市气温年均23.2℃,气温宜人,草木常青,终年无霜雪,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绿化达标城市”“国家园林城市”“中国十大休闲城市”“全国空气质量最好十大城市”和“全国卫生城市”。特呈岛被确定为首批国家级海洋公园,红树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获评“广东最美湿地”称号,金沙湾荣获“广东十大美丽海岸”,南三岛荣获“中国十大美丽海岛”,湛江市荣获“中国十大避寒旅游名城”称号。

滨海旅游产业规模增加文旅招商引资情况火热

我市滨海旅游接待设施齐备。在湛江市区,拥有金沙湾和渔港公园两个主要的滨海浴场,还有一批如东海岛、天成台、鼎龙湾等资源特色鲜明、内涵丰富、类型多样的滨海旅游景区。一年一度的湛江海洋周、海鲜美食节、茶博会、人龙舞旅游文化节、红橙旅游文化节等旅游节庆活动唱响了湛江特色旅游文化品牌,海鲜干货、热带水果、特色小吃等已逐渐成为代表湛江本土特色的旅游商品。

徐闻角尾乡灯楼角。记者张锋锋摄

湛江滨海旅游招商引资情况火热。其中,吴川鼎龙湾德萨斯水世界建成开业。温泉小镇、温泉酒店主体工程完成90%。投资38亿元兴建的南海明珠项目抓紧建设。渔人码头的主体工程已全面完成,商铺正式开盘招商,旅游码头已经启用,特呈游、港湾游由此启航,旅游综合服务环境进一步优化。遂溪县与华强方特集团就建设东方神画主题乐园达成战略协议。年10月,湛江市人民政府与华侨城集团就湛江全域旅游开发签订合作协议,双方将在旅游景区改造提升、重点旅游项目打造、旅游配套设施开发、三旧改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领域开展全面合作。湛江招商国际邮轮港综合体项目已开工建设,该项目总用地面积18万平方米,计划建成集大型邮轮码头、航站楼、主题公寓、商业中心及高端品牌商城于一体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发展邮轮旅游、高端商贸两大主导产业,建设与港澳接轨、面向全国的粤西门户型国际商业中心、新型商业综合服务体、全球进口高端消费品体验与销售中心,以及新型总部经济集聚区。

我市文旅招商热潮持续,已有广东省旅游控股集团、佳兆业国际乐园集团、云南城投置业股份有限公司、岭南生态文旅股份有限公司、广东长鹿集团、伟光汇通旅游产业发展有限公司、鸿源文旅集团等10多家国内著名的文旅集团前来我市进行项目考察和洽谈。华侨城集团湛江全域旅游开发部分项目有望在今年内落地动工建设,我市的城市形象及交通便利性提升,必将会成为各大文旅企业的投资热土。

做好规划及策划打造滨海游特色线路

湛江市先后编制了《湛江市旅游产业“十三五”发展规划》《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区总体规划》《湛江滨海城市旅游规划》《湛江市硇洲岛全域旅游总体规划》《湛江市特呈岛招商策划》《环雷州半岛旅游项目策划》等滨海旅游规划及策划,确立了“一心两极一带两廊”的旅游发展布局。其中,“一心”是以“五岛一湾滨海旅游产业园”为湛江城市旅游发展核心区,“两极”即徐闻和吴川两大滨海旅游增长极集聚发展,“一带”是环雷州半岛滨海旅游产业带,“两廊”是湛徐高速公路和广湛—渝湛高速公路两大高速旅游走廊。

我市推进红嘴鸥旅游码头搬迁,打造“金沙湾—海湾大桥—奥体中心—十里军港—特呈岛”精品海湾游、工业游线路。整合湖光岩、特呈岛、硇洲岛旅游及美食人文资源,推出城市3—4日深度游产品。推出湖光岩环湖、三岭山环山徒步线路、特呈岛、硇洲岛环岛徒步线路。完善“一带三环”市区慢游绿道网络,推出4条骑行游线路。打造法式风情街、民国风情街“两大慢行街区”,提升“脚印旅游”产品。同时,积极开发特色乡村滨海旅游线路;推出徐闻一路向南寻找最美半岛旅游线路、雷州醉美雷韵两日游、廉江东线乡村山水田园赏绿摘果品靓汤游、遂溪蓝色滨海线路游、人文古色线路游、吴川蛤岭荷塘、林召棠纪念馆林氏大宗、鼎龙湾玩海赏非遗一日游、霞山特呈岛醉美滨海画廊旅游线路游等广东省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协调北部湾有关市,共同商讨开发北部湾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线路。

今年初,正是雷州半岛北运菜陆续收获的高峰。鲜食玉米、辣椒、茄子、韭菜……被一辆辆大货车载满奔向全国各地。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一车车优质蔬菜从湛江出发,驰援荆楚大地,再次凸显了我市特色优势农业发展的生机与活力。立足气候条件和资源优势,我市农业产业持续发力,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1亿元,增长5.4%。

近年来,我市围绕优化农产品供给结构,加强对具有湛江特色的热带水果、北运蔬菜、南药等热带、亚热带农业产业的引导和扶持,打造在全国具有影响力的热带亚热带农产品“金字招牌”。年,湛江新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4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0个,创建数量全省第一,高标准农田建设考核全省优异。新增地理标志证明商标3个,10个特色农产品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目录。

徐闻曲界菠萝。记者张锋锋摄

在探寻特色优势农业发展之路上,我市通过调整优化种植业结构,形成了一批规模化、专业化特色优势农业生产基地。甘蔗等低效作物种植被调减,高效特色果蔬种植面积扩大,种植业结构逐步优化。去年以来,菠萝、芒果、红橙、青枣、火龙果等水果面积比增3.3%,产量比增11.9%,特色蔬菜比增2.5%、产量比增4.5%。

与此同时,在农业产业园龙头的引领下,我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不断提升。目前,徐闻县(菠萝)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等4个产业园获批国家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全省只有7个。廉江市红橙产业园等10个产业园获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目前,我市的国家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在全省数量靠前,获得国家、省财政竞争性项目投入资金9亿元,实现每个农业大县的“一县一园”目标。

农业品牌持续增效发力,打造了一批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做强了一批省级区域公用品牌,壮大了一批省级农业企业品牌,唱响了一批质优品佳的农产品品牌。廉江、徐闻成为全省岭南特色水果双创县。遂溪火龙果、吴川火龙果、徐闻菠萝、徐闻香蕉、乾塘莲藕入选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廉江红橙、覃斗芒果和徐闻良姜上榜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粤字号”区域公用品牌百强榜上榜的有廉江红橙、覃斗芒果、雷州青枣、愚公楼菠萝,品牌价值合计47.8亿元。

在海洋渔业生产方面,我市大力发展远洋渔业和海洋牧场,成功争取硇洲、江洪两个国家级海洋牧场项目,在国外生产远洋渔船居全省第二,深水网箱、工厂化养殖规模位居全省第一。

我市大力发展农海产品深加工,已初步形成了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到精深加工发展的良好格局,农产品加工转化率提升到60%以上,全市农产品加工企业已发展到多家,农产品加工业已经成为湛江经济重要产业。

下一步,我市将根据《广东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创建工作方案》,以资源禀赋为基础、经济效益为中心、农民增收为目的,围绕“特色、质量、品牌、电商、双创”为重点,力争擦亮区域公用品牌、壮大企业品牌、打响产品品牌,做大做强湛江特色农业产业,推进我市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打造特色农业品牌。立足区域资源特色,准确定位品牌发展策略,加快区域特色农业品牌培育、发展、营销,构建品牌培育体系,完善监管保护机制,打造一批区域特色明显、市场竞争力强的特色农业品牌。巧用媒体加强对特色农业品牌的宣传,拓展“粤字号”品牌影响力。

——建立产业标准体系。围绕特优区的内涵与主要特征,针对研发、生产、加工、仓储、物流、营销等全产业链各环节,制定产业标准体系,引领特色农产品标准化、产业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

——培育新型经营主体。积极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新型职业农民,发展多种形式的适度规模经营,优化经营结构,强化支持和示范引导,推动创业创新,提高各类资源要素的配置效率,促进特色产业发展。

——完善科技支撑体系。依托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创新型企业等各类主体,聚合创新资源,构筑先发优势,强化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支撑,加快特色农产品全产业链研发、创新和示范,推进成果转化应用。

——强化品种资源支撑。加强特色农作物种质资源的保护与利用,加快优势特色品种培育,加大新品种保护力度,大力推进区域性良种繁育基地建设,为多样化、优质化的特色农产品市场提供优质种源保障。

——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充分利用互联网理念,结合信息进村入户工程,加强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移动互联等信息技术在特优区建设中的应用,大力推广电子商务等新型流通方式,有力推进特色产业发展。

——促进产业融合发展。推动特优区建设与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科技园区、特色村镇等建设的结合,统筹空间布局,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市场新活力,培育发展新动能,实现特色产业与其他园区建设有机融合。

——积极助推精准扶贫。围绕种植业结构调整、养殖业提质增效、农产品加工升级、市场流通顺畅高效、资源环境有序利用等重点任务,发挥各地区各部门优势,协同推进特色产业发展,带动贫困偏远地区农民脱贫致富。

湛江地处国防前沿和南海一线,是国家经略南海、走向深蓝的桥头堡,军事、经济战略地位十分重要。近年来,湛江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关于军民融合发展战略的决策部署,着眼国防和军队建设需求,充分发挥军地双向驱动效应,打造面向南海具有湛江特色军民融合发展示范区成效显著,在军民融合的征途上扬起浩浩风帆。

对标才能行正,看齐才好扬帆。新时代的长征路上,湛江军民融合怎么走?往哪走?去年,我市对标中央、省相关文件要求,立足湛江实际,提出未来几年我市军民融合发展主要任务和重点工作,为推动我市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提供了行动纲领和有力抓手。

近年来,我市在基础设施建设上嵌入战备功能,重大工程贯彻国防要求,民生工程融入国防保障,军地资源共建共享格局初步形成。湛江“五龙入湛”高铁新格局加快形成;一批高速公路加快建设;湛江湾战略交通保障能力进一步提升;湛江机场迁建后将成为广东第三大干线机场。以上基础设施的提升,将为我军战略机动和兵力投送、打赢未来高技术条件下局部战争奠定坚实基础。

科技强国,科技兴军。我市非常注重发挥科技拥军项目建设的作用,举全市之力支持湛江湾实验室建设,引进中国工程院院士吴有生等一批全国海洋领域优质人才,围绕智能海洋装备、海洋绿色能源、海洋生物资源等研究领域,打造全国海洋创新高地。聚焦重点领域,突出抓好军民融合发展产业落地落实。通过引进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和海洋经济等军民融合产业项目,做大做强全省唯一的国家级军民结合产业基地,全力打造“军转民”“民参军”发展示范区。

军民鱼水一家亲。作为驻军大市,湛江重视双拥工作,情系国防,关爱官兵,积极做好随军家属就业、子女入学入托、复退军人安置等工作,认真做好拥军优属各项工作,努力解决部队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部队建设做好保障,进一步擦亮湛江“全国双拥模范城”的金字招牌。驻湛部队在高标准抓好部队建设的同时,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充分发挥军地桥梁和模范带头作用,积极支援地方经济社会建设,参与抢险救灾,广泛开展国防教育活动,有力推动了我市经济社会发展和国防后备力量建设,巩固和发展军民团结的大好局面。

值得一提的是,在推进军民融合深度发展的进程中,湛江充分发挥教育资源优势,通过成立军地人才双向培养中心,为驻湛部队官兵开设学历提升教育,努力改善官兵的知识结构,为部队提供优质、高效的服务,架起一条培养高素质新型军地两用人才的立交桥,着力挖掘和发挥军地人才优势,促进富国强军同频共振。

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未来,我市将努力推动军民融合深度发展,加快形成全要素、多领域、高效益的军民融合深度发展格局,为富国强军提供战略支撑和强大动力。

来源:湛江日报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485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