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为认真贯彻落实市委九届二次全会提出的“推动更高质量转型发展,实现城市能级之变,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五个淮北’”部署要求,全市各级各部门强化改革攻坚,勇于创新突破,涌现出了一批改革创新典型案例。为进一步推广改革经验,发挥示范作用,自1月19日起,市委改革办开辟《转型发展淮北有“解”》专栏,陆续刊发这些典型案例经验。

濉溪县探索“一村一块田”改革

破解农业规模化发展难题

“一家数块田,大型机械作业难;斜尖子地埂多,种植管理费用高……”针对“细碎化”小田制约现代农业规模化、集约化发展的难题,濉溪县在五沟镇庙前村试点推行“一村一块田”改革,将块平均面积不足2亩的“巴掌田”整合成1块万亩高标准农田,有效促进了农业产业化发展,增加了农村集体经济收入,实现了农民增收致富。年,庙前村集体经济收入达86.5万元,较年增长17.4倍;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万元,分别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11个、25个百分点。

党建引领

变“要我并”为“我要并”

组建“一支队伍”,让村民愿意并。发挥村党支部引领作用,创新成立由“村民理事会”成员、村民代表和“五老”人员组成的“小田并大田”工作组,这11名公道正派、威望较高、积极热心的群众代表全程参与改革,积极做好群众思想工作。正是通过“让群众做群众的思想工作”这一好的做法,真正实现了群众自主流转、愿意并田。算好“三笔细账”,让村民主动并。帮助群众算好并田前后的收入账、成本账和精力账,在算收入账上,改革后亩均土地流转价格将提高-元,就近务工每人每年可增收元以上;在算成本账上,改革后机械化耕作更为便利,亩均耕种成本可减少60-80元,户均每年节约资金元左右;在算精力账上,改革后如村民自种耕地,预计可减少地块分散、“南征北战”劳动时间3-4天,通过预期收益对比,有效激发了群众并田的积极性。明确“三个原则”,让村民放心并。坚持“三个不变”原则(家庭承包经营制度不变、农村土地集体所有性质不变、原承包人口基数和土地承包面积不变),保证做到“添人不添地、去人不去地”,从根本上保障村民利益不受损失,彻底打消了村民的并田顾虑。

分步实施

变“一户多块田”为“一村一块田”

丈量摸底。各村民组选出村民代表,对耕地进行重新丈量并公示,摸清地块数目、实有面积以及道路、沟渠、机井等情况,做到底数清、情况明,为后期并田提供基础准备。清物除障。针对坟墓、养殖场等地面附属物迁移难的问题,结合殡葬改革,采取“群众选墓地、政府出资建”的方式建成6个微型公墓,通过党员干部带头迁坟,全村余座坟墓全部迁移;按照村庄规划,结合畜禽养殖规范治理,给予搬迁补助,帮助3个养殖场迁到集中养殖区。针对原种粮大户阻挠和部分群众土地情节深、不愿并地的问题,通过宣讲政策、协商调解、引导重新承包等办法予以解决,实现了多方满意。并田到村。一改分田到户的传统做法,通过召开党员代表大会、村民代表大会征求意见,集体议定按照各户土地确权的法定承包面积,采取“全村一块田、到册不到户”的并地模式,将0余块小田整合成一块1.1万亩的大田。

科学治理

变“低效田”为“优质田”

突出规划引领。在完成“小田并大田”的基础上,庙前村经过多方考察,聘请中科大数字农业研究中心专家,编制庙前村高标准农田示范区现代农业发展规划,着力打造淮北农业现代化样板区、数字化高标准农田核心区、绿色生产方式先行区。坚持高标实施。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资金作用,采取“六统一”模式(统一招标采购、统一合同管理、统一质量标准、统一检查验收、统一监督管理、统一上图入库),实行田、土、水、路、林、电、技、管综合配套,通过秸秆还田、深松深耕、增施有机肥、一体化节水灌溉,提高耕地质量。整治后,庙前村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达%,耕作层增厚10厘米以上,土壤有机含量平均每公斤增加5克以上,耕地质量提高0.5个等级。加强运营管护。按照“谁受益、谁管护,谁使用、谁管护”原则,探索建立农田建设工程运营管护机制,落实“县负总责、镇监管、村为主体”三级管护办法,使1万余亩耕地长期保持“旱能灌、涝能排、田成方、林成网、路相通、渠相连”,持久发挥高标准农田的综合效益。

市场运作

变“家庭承包”为“企业经营”

整体打包,让企业来种田。庙前村合作社与村民签订每年每亩0元的承包协议后,运用市场化运作模式,将全村土地整体打包推向市场,原价转租给国内现代农业领军企业——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由公司运用先进农业技术进行耕种。“两强”并施,让土地多产粮。实施科技强农,加大“智慧农业”建设力度,采用先进的BIM技术、农业数字化、物联网等前沿科技,建设农业数字化云平台,实现土地信息化、智能化管理;实施机械强农,全程使用大型机械进行耕地、播种、施肥、灌溉、喷洒农药等,实现亩均增产逾50公斤、同比增长10%。现代农业,让多方都受益。从村民收益看,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元以上,全村每年增收达万元。从村集体收益看,并田后新增有效耕地亩、地租收益74.7万元/年,另增托管服务费20万元/年,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万元。从企业收益看,公司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综合运用缓释、生态种植、耦合螯合等技术,肥料和农药使用效率分别提高20%、30%,亩均节本增效余元。

来源:淮北改革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15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