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洋挂号 http://pf.39.net/bdfyy/bdfhl/210718/9200235.html
                            

岁末年初,意动思迁的人不在少数。安徽省淮北市政府网站显示,最近仨月有9封写给市长信箱的咨询信,在询问人才引进、就业创业补贴、单位调动等事宜。其中一封信建议,淮北应学习苏浙两省和合芜两市,以市政府名义对接各大高校,主动招才。对此,淮北市人社局回复称,去年市里从“引进来,留下来,走出去,说出来”四个方面开展招才引智。

回复着重介绍了“留下来”相关举措——包括引导校企“顶岗实习”对接,共开发高校毕业生就业见习岗位个,现已签订就业见习协议人。这个数字相当精确,但也相当“寒碜”。跟网友建议的学习对象合芜相比,淮北的引才力度及实际效果均有云泥之别——芜湖提出“十四五”引进30万大学生,更遑论合肥了。

“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淮北则为枳”,与之类似,同样的“人才”在皖南、皖北也会有待遇、际遇之别。这种差异从表面上讲,是地方引才政策、是个人发展前景的差异;从区域发展来讲,是经济产业体系、人居配套环境的差异。《沪苏浙城市结对合作帮扶皖北城市实施方案》发布已有月余,皖北网友正在翘首以盼,这会成为“皖才归乡、皖北崛起”的契机吗?

淮北引才动作迟缓

还是从淮北市长信箱里的9封咨询信说起,这些信大部分来自于想回家乡发展的在外淮北人,其中不乏高技术产业人才。有一封信写道,“本人28岁,老家濉溪县双堆,本科毕业4年,一直在上海的芯片原厂从事芯片研发技术工作。已通过上海人才引进政策落户上海浦东张江。由于压力太大,想尝试回老家发展。”

这位处于职业生涯上升期的陶姓网友向市长“像我这种做芯片的技术人员回老家发展有没有什么合适的途径或工作单位?本人优势可能就是上海户籍以及从事芯片研发的专业技术了。”可是他“打了好几个淮北相关部门电话均未得到有效回应”,于是便给市长写信。对此,市信访局回复称,“您反应的问题已收到,并按规定交由市委组织部人才办办理。”

其实,淮北市有出台过相关政策。在一封“我想咨询淮北市对于企业引进人才是否有人才补贴,领取补贴有什么具体要求”的咨询信里,淮北市人社局回复这位王姓网友称,“已与您电话联系,并告知您在市人社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445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