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城市立县多年,邹县的前身是邾国,周代,在山东大地上分封了齐、鲁、邾、莒、宋、卫、滕、薛等大小诸侯国,邾国三面界鲁,南界滕薛。邾国有先后分为小邾(倪)和滥成三国史称“邾分三国”,邾国的国都定都于訾娄,二迫迁于邾瑕,三卜迁于峄阳(今邾国故城)是为“邾都三迁”。
关于邾国源来。传说最早是太皞(亦曰太昊)伏羲、女娲滚磨成亲繁衍人烟,太皞伏羲始画八卦,开启了中华民族文化之源。伏羲收到蜘蛛结网捕食的启发,而发明网罟,教人捕鱼狩猎。太昊一支后人为纪念始祖功德,而把蜘蛛作为部落邦国的图腾,在古邾国大地上,最早应是太昊、女娲后人在此生活。王大有著《寻根万年中华·姓氏图腾篇》载:朱姓“源出朱襄,邹屠邾娄。”“朱姓图腾是朱国的国徽,是邹屠氏蚩尤的故地。朱是用蜘蛛作图腾的,因为伏羲句芒曾经受到蜘蛛结网的启发而发明了八卦和罗网。朱襄氏是朱姓的始祖。”
刘玉平先生《邹鲁文化概论》载:到炎黄时期,蚩尤氏族是炎帝族发展起来的一个力量非常强大的一支,其族居住于炎帝族所居大庭氏(曲阜)之南的陬地—邾娄,蚩尤之名,亦出邾娄,“蚩”与“邾”,“尤”与“娄”音近,以其语邾娄,呼之曰蚩尤,既名其族,复名其地,又名其人,蚩、尤二字皆从虫,古文字中为龙蛇之象。当属太昊龙氏集团一族,又曾“宇与少昊”,当在少昊集团的区域之内,即以邹鲁为中心的汶泗流域。
晋王嘉《拾遗记·高辛》:帝喾之妃,邹屠氏之女也。轩辕去蚩尤之凶,迁其民善者於邹屠之地,迁恶者於有北之乡。后分为邹氏、屠氏。据少昊清的封地有蚩尤邹屠氏(台前、东平、邹县、微山、邹坞)。轩辕黄帝灭蚩尤后,迁善者于邹屠之地(邹城、滕州),迁其恶者至有北之乡(邹平)。据钱文忠主讲《百家讲坛·百家姓》:“邹屠原来是个复姓,为蚩尤之后。因此说邾地此为蚩尤旧域。
尧舜禹夏代,地属徐州之域,为太昊后裔有仍(同任)氏国,夏分任、宿、须句、颛臾风姓四国,《左传僖公二十一年》说:“任、宿、须句、颛臾、风姓也,实司太皞与有济之祀,以服事诸夏”这是说,太皞,即伏羲,称太皞伏羲氏,属风姓,在济宁一带,其后裔有任(济宁)、宿(东平一带,后南迁宿迁)、须句(一说在梁山一带,二说在邹城凫山一带)、颛臾(平邑固城镇)。
殷商属奄,《通志氏族略》:舜帝后裔姚姓开创有邹国,是殷的异姓诸侯国,在今山东邹城市东南。
西周曹侠封在邾国。据谢钧祥著《新编百家姓》载:“古帝颛顼的玄孙陸终有6个儿子,第五子名晏安,为曹姓。周武王灭商建立周朝后,封安的后裔挟于邾,建立邾国,附庸于鲁。邾国又作邹国,亦称邾娄,有今山东费、邹、腾、济、宁、金乡等县地,建都于邾(今山东曲阜东南、邹城东北)。公元前年邾文公迁都于绎(今山东邹县东纪王城),至战国中叶为楚国所灭,邾国贵族以国为氏,就是邾氏,后又去邑为朱姓。”
朱姓图腾关于邾国国名的由来,据《滕县金石志》载:“清道光十年(),城东北八十里凤凰岭涧沟中,出伯俞父诸器……其中鬲、盘、匜等铜器铭文中,皆有邾字。“许慎的《说文解字》:“邾,蜘蛛也,从黾朱声。”邾国的“邾”字,无论在西周还是春秋时期的铜器铭文中,写作蜘蛛形,即今之“蛛”字。据此,曲阜师范大学教授郭克煜先生在其《邾国历史略说》一文中认为:“由蛛字字形得知,邾国先人曾以蜘蛛为图腾,建国之后,即以蛛为国名。后来,为书写方便起见,改从邑朱声之邾字,《邾公钟》之邾字,正是这样写的。”在春秋以后的文献中,其“邾”字亦有几种不同的写法。《春秋》、《左传》中写作“邾”;在《国语郑语》、《孟子》中写作“邹”,在《史记》、《汉书地里志》中写作“驺”。音同而字异,其实皆一事。在《吕氏春秋》邾与邹混用,证明二字无别。可见历史文献中邾娄、邾、驺、邹、指的都是邾国,只是由于古人口语的发音、听音的差异,造成了记载中的差异。亦可见邾娄音转的蚩尤、訾娄、鼄、鄹、郰、涿鹿、跟邾国有必然的联系。
据明戴光修纂《邹县志》载:“邹,古名邾,天文为降娄之次,地在《禹贡》徐州域内。”另据明许慎纂《兖州府志》载:邾国“曹姓,子爵,颛顼玄孙陆终之后也。武王克商,封其苗裔曹侠于邾,为鲁附庸”。据史志可知,邾国夏属徐州之域,商归奄国。周武王克商灭奄后,封颛顼玄孙陆终第五子晏安之苗裔曹侠于此,仍称邾国,到战国中期邾穆公改邾为邹。
关于邾国疆域。当代著名学者王献唐先生,在其《邾分三国考》中,说其疆域大概为:“合三邾疆域,北括邹县,南包滕邑,东至费峄,西有济宁、鱼台东境,幅员颇广。”《辞海》对邹的解释为“古国名,本作邾,亦称邾娄,传为颛顼后裔侠所建立,曹姓,有今山东费、邹、滕、济宁、金乡等县地。”
张九龙先生在齐鲁晚报发表的《山东古国》系列文章讲到了“邾分三国”和“邾都三迁”的故事。晏安的五世孙侠始封曹称曹侠,是曹姓国,晏安的十二世孙是夷父颜。夷父名克,字颜,另字伯颜,谥号邾武公,史称邾子夷父或邾颜公。当时齐国推行霸业,夷父颜响应随从,去各国奔走联络,曾夜宿滕国和薛国。邾原属鲁国的附庸,鲁国非常愤恨夷父颜的行为,被视为叛逆,借故向周王诬告夷父颜。鲁是周王室同宗姬姓国,公元前年,周王诛杀夷父颜,《左传》庄公十六年载有“邾子克卒”,时为公元前年(周僖王四年)。夷父颜被诛后,周王命夷父颜的同母弟叔术代理邾国君位。叔术名群,在曹姓公族中享有很高的威望,是位贤明有德的人,族人称他为群公子。叔术代位十多年后,夷父颜的冤诛才得以昭雪,谥号邾武公。这时,代国君叔术又把国君位子,让给了他的侄子、夷父颜的儿子夏父,夏父继位为邾君后,别封其弟友于(即小邾国今滕州市境内)史称邾文公。邾文公在位五十一年,是邾国在位最长的一代国君。公元前年,邾文公迁都于今邹城峄山之南另立新都(见《左传》)。约在公元前年前后,叔术来滥立国,滥在今山亭区羊庄镇土城村。至此邾国分立为邾国、小邾国和滥国,这便是史学界所说的“叔术让国”“邾分三国”。
三邾疆域简图邾国国都曾3次迁徙。《左传文公十三年》(前年):“邾文公卜迁于绎”。《左传》载:“鲁师入邾,邾人保于绎”;邾国也曾在反击鲁国的侵略中,“获僖公胄,悬诸鱼门”。不仅黎民百姓蒙受苦难,而且随时都有亡国的危险,遂有“三迁”之举。从史书记载看,邾国早时定都于訾娄(今曲阜市东南、邹城市东北),所以邾国亦称邾娄国。二迁于邾瑕(今唐口镇刘街村)。但是这里地势低洼,常年遭受水灾的侵害,为避下就高,又三迁于峄山之阳。至于迁都原因,史曰:“利于民而不利于君。”公曰:“苟利于民,孤之利也。天生民而树君,以利民也。民既利矣,孤必与焉。”左右曰:“命可长也,君何弗为?”公曰:“命在养民,死之短长,时也。民苟利矣,迁也!吉莫如之!”遂迁于绎。峄山之阳,地理形势优越,易于防守;土地比较肥沃,适于发展农业生产。文公定都后,战乱威胁大为减轻,洪水亦不再为患,邾国经济得到发展,同时也奠定了邹城市古代行政区划的基础。据《左传》、《史记》、《汉书》等古籍载:西周始封邾,至公元前年(邾文公十三年)卜迁于峄,至二十九世为楚所灭,在此建都余年。邾灭后,故城仍为当地政治、经济中心。秦置邹县,属薛郡,汉属鲁国,历经晋、刘宋、元魏,直至北齐年间迁徙在铁山之阳,故城逐渐沦为废墟。邾国故城自春秋建立,至北齐迁徙共延续了余年,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古代都城。
据何光岳《楚源流史》载,楚宣王灭邾后:“将邾的遗族迁到湖北黄冈县北十里的邾城。”又据《新唐书·宰相世系》载:“朱氏世居沛国相县(治所在今安徽濉溪县西北)。至此,邹国北迁至今邹平县,邾国南迁至湖北黄冈邾城,迁的都是国君贵族。
邾国是西周春秋战国重要的封国,孕育了墨子、孟子等儒墨大家,邾国作为始祖文化、东夷文化、邾娄文化的继承者,开创了儒家之中华主流文化的先河,以至于形成邹鲁这一中华文化昌盛之地的代名词,古代的邹鲁为中华文明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张景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265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