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荨麻疹医院 https://m-mip.39.net/m/mipso_8595950.html

彭城之战在公元前年发生,是楚汉战争其中一场大战。彭城一战,刘邦遭到了自起兵以来的最大的惨败,楚军依靠项羽坚毅果敢的指挥,在半日之内以3万之师击溃汉军56万之众,歼灭刘邦主力,使刘邦陷入“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的危机局面,创造了古代战争中快速决战的典范,是中国历史上以少胜多的著名战例。

这场反击战之所以取得如此大的胜利,关键在于主帅西楚霸王项羽对战场形势的精确把握和可圈可点的指挥艺术。

第一,项羽忠实贯彻了《孙子兵法》里“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的思想,强调以奇袭取胜。

战略上,项羽在获悉楚都彭城失陷后,并没有张皇失措,而是从容部署诸将,继续攻击田横,遂造成霸王项羽仍然羁留齐地平叛的假象,这是用大部队继续攻齐作为迷惑敌人的“正兵”。他自己则亲率3万精骑绕道彭城西面的萧县偷袭联军的补给线,这是运用“间接路线”实施奇兵反击。战术上,项羽没有在刘邦重兵布防的彭城北面、东面采取军事行动,而是由城阳东北经鲁县、胡陵至萧县,走了一个反“S”形,绕至联军的侧后,然后由西而东猛攻,其战役企图就是求歼联军于彭城、谷水、泗水、濉水之间,战役结果基本上实现了这一目标。

第二,项羽善于断敌粮道(补给线),并有破釜沉舟、拼死决斗的勇气,这是项羽战术指挥的两大特色,不论巨鹿决战还是彭城之战,都是这样。

反楚联军的56万大军可谓声势浩大,但并不是无懈可击。联军大规模东征若不能“取用于国,因粮于敌”,则只能劳师役远,千里运粮。联军漫长而又脆弱的补给线正是他们的死穴所在。

孙子云:“军无辎重则亡,无粮食则亡,无委积则亡。”粮道或退路一旦被截断,则往往使敌军心动摇,阵脚自乱。楚军3万铁骑突然攻占萧县的消息传到彭城,对联军来说无异于五雷轰顶,因为这宣告了联军后勤补给线和西去归途从此被楚军切断,从心理上对联军产生了强大的震慑效应。

项羽的另一大战术指挥特色就是敢于破釜沉舟、拼死决斗。联军攻占彭城,无疑使楚军陷入进退失据的绝境,对楚军来说唯有死战方能脱困。再加上刘邦君臣入据彭城后“日置酒高会”,下层士兵在楚都内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这种践踏楚军家园的行径,必然使楚军上下同仇敌忾,此时的楚军与联军的“骄兵”相比,个个都成了怒气满怀的“哀兵”。

因此彭城之战中,楚军士气如虹,全军上下拿出巨鹿大战中无不以一当十的英雄气概,联军自然是望风披靡,兵败如山倒。

第三,项羽之所以能取得这次反击的胜利,还在于他握有一支强大的骑兵。

项羽反击彭城所统领的3万铁骑,全部来自巨鹿大战中俘获的秦长城军团,秦长城军团内多骑兵,而尤以娄烦骑兵最为精悍。娄烦人作为马背上的民族,自幼弓马骑射无所不精。这支少数民族骑兵部队作为秦帝国边防军的一部分,为蒙恬北击匈奴、收复河套地区立下了赫赫战功。巨鹿大战后,项羽坑杀20万秦军,独留这支骑兵部队为己所用,编成了强大的骑兵集团。彭城之战中,项羽亲率这支骑兵军团千里大迂回,以两翼包抄、中央突破的战术,迅速对联军进行连续突击,并一路穷追猛打,把这一兵种的战场优势发挥得淋漓尽致。

第四,项羽具有古之名将所共有的出色的战场洞察力。

军队的战斗力建立在成建制的组织与指挥之上,一旦建制被打乱,整个军队就成了一盘散沙,毫无战斗力可言。楚军要想打乱联军的建制,实现以乱取胜,最简单、最行之有效的方法就是端掉联军的指挥中枢。项羽在命两路骑兵迂回包抄进行兜击的同时,自己亲率中路骑兵直奔汉王大帐,咬定联军最高指挥部穷追猛打。这种凶猛攻击,使联军最高统帅刘邦疲于应付,根本无暇指挥作战,这就造成联军指挥系统瘫痪,故而自始至终都无法组织军队进行抵抗。在丧失指挥的情况下,联军彻底崩溃,成了一群群乱哄哄的待宰羔羊,楚军成功地实现了战役企图。

可见,西楚霸王项羽综合发挥了骑兵快速突击的优势、部队破釜沉舟的决死精神和奇袭战术的特殊效果,再加上自己出色的战场洞察力,才取得了彭城反击战的决定性胜利,给了联军毁灭性的打击,弥补了楚汉战争开始以来的诸多失误。

当然,项羽的优异表现也是基于刘邦在初胜后的麻痹大意在铸成刘邦自起兵以来所遭受的最大失败。

军事上,此战汉军近乎全军覆没,甚至连刘邦的老父和妻子都被楚军俘去。当时战场上若不是突发恶劣天气,刘邦定是在劫难逃,兵败身死怕是在所难免。前线的巨大失利,致使萧何不得不“发关中老弱未傅悉诣荥阳”,韩信也从关中驰赴荥阳,协助刘邦谋划军机,这才稳固了危如累卵的战场形势。

政治上,诸侯王中除了殷王司马卬死于乱军,河南王申阳失踪外,其余诸王眼见刘邦于彭城大败,纷纷调转阵营,弃汉投楚。其中塞王司马欣、翟王董翳乘机脱离刘邦控制,重归项羽帐下;代王陈馀见张耳未死,当即脱汉,并与项羽约和;西魏王魏豹假借探亲为名,绝河反汉,与楚和好;彭越也放弃了其攻下的梁地十余城,引兵北上,驻军河上(今河南滑县北),自保观望;甚至齐地的田横也放弃了其一贯的反楚立场,在项羽杀了田假后不久,主动与楚国停战结盟。诸侯纷纷背汉,此时刘邦与彭城大战前的项羽颇有相似之处——陷入空前的孤立危机中。也就是说,刘邦几个月来苦心经营起来的战略优势,顷刻间荡然无存,不得不从战略进攻转向战略收缩。

不过,彭城之战虽以楚胜汉败收场,但纵观楚汉战争开始以来双方之得失,其实刘邦是得大于失,而项羽则是失大于得。

刘邦虽然兵败彭城,遭受惨重损失,可谓功败垂成,但他成功地夺得了关中及关东部分极为重要的战略地区。这些地区为刘邦带来的人力、物力、财力呈几何式增长,使其牢牢占据了进可攻、退可守的有利地位,完全摆脱了鸿门宴前后随时有可能被项羽消灭的危险境地。虽然彭城之战汉军基干兵力损失殆尽,但汉王集团领导核心却丝毫未损,张良、陈平、萧何、曹参、灌婴、樊哙等一干文臣武将皆成功突出重围并复归汉王帐下。在他们的悉心辅佐下,刘邦很快在荥阳—成皋(虎牢)一线站稳脚跟,向项羽反扑过来。

彭城反击战对项羽来说,可谓辉煌至极。凭借此战,霸王项羽一举扭转颓势,不仅成功收复了楚国全部失地,而且扳回了战争之初由于战略失当造成的不利局面,重新占据了楚汉战争的主动权,霸王声威大振。

本文摘自《战争事典》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3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