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落实统战工作

为做好拨乱反正工作,认真落实党的宗教政策,县委设立了宗教事务科,配备了专职人员。为了保护和褒扬侨胞爱祖国、爱故乡的热情,县委决定成立外事办公室和对台办公室,配备专职干部,积极做好港台和海外侨胞工作,落实好侨务政策,鼓励他们为支援家乡建设作贡献。县委对落实统战政策尤为重视,年4月28日恢复了统战部的建制,专门成立了褚思国为组长的16人领导小组,进一步加强对落实工作的领导,全县的统战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恢复了工商业联合会,成立了人民政协,充分发挥各界人士政治协商和民主监督作用。所有这些拨乱反正的一系列工作,正确地处理了人民内部的矛盾,有效地调动了社会各个方面的积极性,对促进安定团结,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推动全县事业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二、工业的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开始后,多数企业瘫痪,生产无计划,产量大幅度下降,亏损严重。全县工业在县委的领导下,努力克服林彪、江青两个反革命集团在“文化大革命”期间“停产闹革命”造成的严重困难,从“政治挂帅”转到加强企业管理,注重经济效益,加强质量管理,提高设备完好率,恢复和发展生产取得了较大的成效。年,全县工农业总产值万元,比年万元增长27.2%;年万元,其中工业总产值万元,比年万元增长35.9%。

年12月15日,县委在燕集公社召开全县社队企业现场会议,进行大力发展社队企业,壮大集体经济。当年全县社办工业54家,年产值万元。街道办工业24家,年产值.8万元。县委把乡、镇办工业作为振兴农村经济的重要措施。年,社办工业企业发展至96家,镇(街道)办工业企业增至25家,年总产值达万元。

国营工业与县属集体工业在恢复中发展。至年,国营企业发展到25家,年产值万元,年,全县工业在整顿中逐步扩大自主权,建立岗位责任制,企业经济效益明显上升,当年总产值达万元,实现盈利万元。化肥厂甩掉了亏损11年的“帽子”,盈利15万元。当年推行了经济体制改革,贯彻“开放、搞活”的方针,扩大企业经营自主权,实施企业技术改造,加强质量管理,实行承包责任制,集体工业发展较快,产值逐年递增。年,全县工业企业增加到个,年产值万元。全民所有制企业30个,集体所有制企业个,其中,乡办工业企业96个,年产值万元。

“文化大革命”期间,怀远县酒厂生产受到干扰,生产一度下滑。年后,生产得到恢复。酿造企业乳泉酒厂,年后发展速度较快,先后扩建年产1吨液态一步法机械化白酒生产线,吨大曲酒车间,吨酒精车间和双千吨大曲酒机械化生产线,产量逐年上升。全县工业体系以化工、食品为主,包括机械、酿造、纺织、印刷、橡胶、建材、电子等。化学工业的怀远县化肥厂至年扭亏为盈。

此间,在荆山南麓的大庆路,建成了万吨磷酸钙的磷肥厂,常坟、河溜等乡镇陆续建成小型磷肥厂3家,年生产氮肥吨,磷肥吨,实现产值万元。年,农机一厂研制成功可与手扶拖拉机配套的淮北4GL-型稻麦两用收割机,产品性能良好,深受用户欢迎。农机二厂试制出全省第一台重型五铧犁,适用性能较强,形成了批量生产,年产可达台以上。建材工业企业于年增至22家,年县水泥厂更新设备,投入生产适用建材。粮油加工业从面粉、大米、油脂入手,形成了一定的规模。全省主要产粮区之一的怀远,生产的油料既满足了本县需求,同时还畅销到省内外。

三、商贸事业的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县商业贸易很不景气,行政瘫痪、商品流通渠道阻塞、计划性商品短缺、国营商品购销不畅特别是“社会主义大集”极端“左”倾思潮的影响,使城乡流通遭到极大的梗阻,从经营核算被说成是“利润挂帅”,到活跃流通恢复发展,经过一番努力,国营商业迈开恢复发展步伐,购销不畅局面得以扭转。

年6月1日,国营商业实行与供销合作社分设,生产资料进入了流通领域。国营商业在做好主要物资采购供应的同时,积极发展横向经济联系,广泛开辟货源,积极扩大营销,推行企业集体承包,实行浮动工资,提高职工工作积极性。百货公司、销售公司、盐业蔬菜公司等公司走上正常经营轨道。供销合作商业于年6月再次分设,恢复单独建制。之后在体制改革中实行经营承包责任制,恢复了组织上的群众性、管理上的民主性与经营上的灵活性,生产日杂公司、棉麻公司及基层供销社的供销功能得到充分发挥。

集体商业得到壮大。“文化大革命”初各业中心商店与合作商店一度解体。年后,一批知识青年厂、店、站转为集体企业,东方商店、向阳批发部等主要商店营业额利润十分可观,东方商店在经济改制后连年超额完成公司下达的经济指标,经济效益在公司所属商店居于首位。

全县商业网点不断增加,渐趋购销两旺。“文化大革命”期间,基层批发网点大部分撤销,县域批发网点相应减少。年后,百货、五金、家电、化工、烟、酒、糖、日用杂品、食盐、蔬菜、果品、食品等商品调运及时,销售快捷。石油、煤碳、中小农具、半机械农具、农药、农药械、耕畜调剂、农膜、地膜满足供应,棉花、麻类及其它农副产品收购及时,有力地支持了全县农村实行家庭联产责任制开端的需要。城关饮食服务业,逐渐趋于正常。饮食业、浴池、旅社由冷清转为兴旺。

物资供应在金属材料、机电设备、化工材料、建筑材料、木材供应,皆能保障发展所需。集市贸易恢复较快,增加到近百个农村的集市。城乡庙会、骡马大会、物资交流会的会期一并恢复了常态。贸易于年间实行“对外开放,对内搞活经济和开放集市贸易”的政策,全县开始纠正宁“左”勿右、限制过死、管理单一,打击面过宽的错误,集市贸易全面放开,逐步恢复了传统的“逢集日”,上市商品种类增加,上市量大幅度的上升,成交活跃,供销两旺,成交额由年万元跃升至年的.5万元,人民群众生活水平逐步提高。

四、科技、文化、教育、卫生等事业的拨乱反正

科技战线拨乱反正明显加快。全县的科技事业从省委年7月15日召开的科技进步大会开始加力,省科技进步会议动员科技战线上的广大科技人员、干部、职工,甩掉“反动学术权威”大帽子,尽快把在“文化大革命”中毁坏的资料、图书搜集整理,仪器设备恢复使用,发挥科技人员作用,组织好科技人员进修培训,尽快把科学研究搞上去,为全县经济建设服务,为加快实现科学技术现代化尽力尽责。

年,原科技单位基本恢复,不久厂办科研得到恢复发展,人以上的工厂、企业相继建立科研所(室),各公社也成立了科技小组及农科所。河溜工具厂研制成功偏心式手摇塑料油泵,年10月被评为全国五金系统七项科技成果之一。农机二厂试制出全省第一台重型五铧犁,年参加全国科技大会展出,并荣获全国科技大会奖。县科学技术普及协会于年8月18日恢复工作,与科委合署办公。之后相继成立了医学、畜牧农机、农学、建筑、美术摄影等17个协会,会员达多名。

县农业部门举办小麦浸种、合理施肥、水稻育秧等方面的科技培训,共计余场,参加培训者近2万人次。各种技术培训班开办多期,培训技术骨干力量8万多人次。开办农业业余技校3所,7个班计人,英语学习班4个计人,世界语学习班1个,培训在职干部青年61人。全县大力开办科学宣传与技术交流,年至年,韩广坤、葛承兴出席了省卫生厅治疗肛肠疾患的经验交流会议,韩广坤还出席了全省中医工作会议。年,全县科技战线成果相继获得全国科技大会奖,获省、市奖项达十余次。

文化战线拨乱反正效果明显,六十年代被撤毁的大礼拜堂,八十年代,比照原样恢复重建了禹王宫、白乳泉等庙宇,进行了全面修复,开始向游客开放。在“双百”方针指引下,优秀的传统民间艺术得以重放光彩。年,县曲艺协会成立,全县62名老艺人说唱评书、表演大鼓、琴书等群众喜爱的文艺剧目,锣鼓棚、唢呐等民间音乐渐趋活跃,特别是花鼓灯、狮子、龙灯、河蚌、跑驴、小车、旱船、大头娃娃以及秧歌、腰鼓等舞蹈艺术出现在大街小巷,极大调动了广大文艺工作者的积极性。从年开始,全县每年都举办一次新春花鼓灯演出联欢会,以至后来把农历三月二十八日涂山庙会正式定为怀远县花鼓灯艺术节。

年以后的元宵节期间,荆山、涂山脚下,涡河、淮河岸边,群众性的锣鼓、灯歌、灯舞如潮,重现出怀远花鼓灯“千般锣鼓,万般灯”的风彩。文学创作效果凸显,祝兴义的短篇小说《抱玉岩》,一举夺得年“首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同时被收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短篇小说选》一书。

教育事业有了较快进步。十年文革期间,怀远教育成为“重灾区”。年粉碎“四人帮”以后,全县教育领域开始把学校工作由长期以来“政治压倒一切”转移到“以教学为中心”的轨道上,迎来教育事业崭新的春天。全县落实知识分子政策人,恢复了正常的教学秩序和招生考试制度,年恢复高考,为“文化大革命”期间耽误的大批知识青年敞开了成才的大门,12月,全县有数千名考生在怀远参加高等学校招生考试。

全面贯彻“德育、智育、体育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中、小学经过调整布局也日趋合理,尊师重教成为全县人民的良好风气。幼儿教育从年前后由社队大办红儿班、幼儿班,发展到城内小学与农村乡中心小学开办学前班。小学教育合理调整布局,整顿了民办教师队伍,教育得以稳步发展。中学教育通过对社办联合中学,以及小学附设初中班进行整顿,质量得到了提高,布局达到了合理。全县调整后的55所中学、18所高中的教育收到了较好的成效。为提高师资水平,加强了教师培训。专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事业,也逐步走上了正常轨道。

卫生事业从把文革期间阶级斗争极“左”理论贯输到医学、药学及医疗工作之中,转到尊重医学规律,提高医疗水平上来。

年8月,县委按照中共中央“医院领导,整顿管理制度,提高医疗和护理质量”的要求,对全县4个县级医疗单位及68个区(镇)、乡卫生院,29个工厂、学校医疗单位进行了整顿,推行以院长负责制为主的多种岗位责任制,对全县名医疗技术人员进行了培训,医疗成效得到长足的进步,特别是中医医学得到重视,中医人员在学术方面通过学术交流,著书立说,文章刊登在杂志上,相继出版了《复方黄柏注射液治疗》《复方黄柏注射液治疗象皮肿例远期疗效分析》,以及《经络与神经》《伤寒论治疗分类》两册验案,在中医界均获好评,使中医、针炎等优秀传统医术得到古为今用。

西医发展快速,医院机构、设备健全,连各区(镇)也均设有西医内科、外科、妇产科及化验、放射、手术室,能进行一般疑难杂症的治疗,进行常规性化验、透视、拍胸片及四肢片,能做下腹部手术。

至年,全县共做节育手术8.3万余例,部分公社卫生院可进行男女结扎手术,且效果较好,不仅为当时的计划生育工作提供了有效保障,还深受节育者的欢迎。妇幼保健机构日益健全。年,全县儿童健康检查工作普遍开展,其中,驱蛔虫免费治疗效率达℅,保障了全县儿童健康成长。

五、交通、邮电、供电事业的拨乱反正

“文化大革命”期间,全国交通等各条战线受到“四人帮”干扰,动辄“用生产压革命”“不为错误路线生产”。怀远县交通等事业也此受到了一定影响。

文革结束后,县委加强了县交通事业的整顿,全县的交通运输业有了较大发展,仅机动车由年的辆增加到年的辆。水上货运量由年的13.5万吨,至年增至27.7万吨。全县交通货运运输车辆辆,全县3万多台小型手扶拖拉机还满足了农忙务农、农闲跑运输的需要。7条干线公路通畅行车,物资交流于邻省、邻县并连接全国公路网。7条县级公路加强了县内乡镇及城郊物质流通、客运流通。随着农村改革的不断深化,“要想富、先修路”,农村商品经济的快速发展,群众迫切要求把改善阻碍商品经济发展的公路交通。

由“国家补助,地方自筹”相结合水利工程逐年先修。全县修路到年底共完成土方万立方米、砂石材料59万立方米,铺成简易路面.73公里,土路面.5公里,修筑涵洞道,道路实现晴天、雨天皆可通行。年后期,全县干线公路总共.9公里,占全县公路总长87.3%。农村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农村经济迅速发展,公路运输已成为制约农村致富步伐加快的瓶颈,加强公路建设刻不容缓。接着,着手对刘濉路进行加宽改造。经过一系列的改造,公路与水路初步形成了水陆并举的货运、客运全县交通网,为以后交通大发展开了个好头。

邮电事业发展较快。年前后邮电服务网点发展速度加快,全县8个邮电支局,10个邮电营业所。随着农村经济恢复发展,邮电业务量加大,函件回升到80.3万件,包件、汇兑、报刊发行量日益增加,邮路不断延伸与投递服务质量上升,新开辟摩托车邮路、自行车邮路,发送电报风雨无阻,邮路总长增加到2千多公里。经济发展,电报数量增加,年出口电报达4.8万余份,比年增长三倍多。出口长途电话在年增至5.1万余部,比年增长近翻一番。农村电话安装明显增长,年,全县农村电话交换点发展到25处,交换机点装容量达门,电话机达部。其中,农话用户增至户,为农民做生意大开了“信息生财”的方便之门。

全县供电事业发展加快了速度。城乡用电量在年以后迅速增加,由年的.1万度增加到年的.3万度,至年猛增到万度。农业供电能力增强,年,电力增容至25千伏安,比年的8千伏安增长近3倍多。其中,乡镇企业电力增容至.7千伏安,比年的11.5千伏安增长2百多倍。

此外,全县其他各项事业都有了较明显的改观。

年12月24日上午,县委常委和部办负责人召开会议,学习传达十一届三中全会确定的解放思想、开动脑筋、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的指导方针和从年起把全党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的战略决策,号召全县人民同心同德、鼓足干劲,全力以赴,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而奋斗。

把工作重点转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上来,是全国各族人民群众的殷切愿望,是历史发展的必然。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结束了粉碎“四人帮”以后两年多徘徊中前进的局面,党在各领域的拨乱反正全面展开。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精神的指引下,中共怀远县委率领全县人民踏上了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征程。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48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