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线教学不要“烟雾弹”
文/王成志编辑/磐石
一场新型冠状病毒的侵袭,打乱了家长工作的节奏和孩子们上学的节奏,学校老师们也是猝不及防。面对应该开学却不能回到学校上课的孩子们,如何保障他们的学习安排尽量有序进行?怎么帮助这些不得已呆在家里的孩子们不至于荒废学习?
这不仅仅是家长的事,也是学校管理者和老师们在操心的事。学校和家庭在孩子们教育成长的大前提下,利益是一致的。大家出于更好地帮助孩子们有效学习的目的,展开并摸索运行各种线上教育教学实践课程。
可以说,当前全国绝大多数中小学生都在上“网课”。本人积极响应号召,宅在家里,除了辅导小孙子完成作业,自己写点豆腐块文字,其余时间,从早上8点到晚上8点,吃饭时间除外,几乎都是坐在电脑前,搜集资料,备课、制作课件,然后发到班级群里,让学生去研读、整理、反馈。可以说,比在学校、在课堂下的功夫要大,究其效果如何呢?感觉不咋的。本人所在学校是农村,学生设备基本能具备,无论是电脑和手机都可应用,关键是学生在老师的远程教学下,效果不尽如人意。针对网上教学,本人认为:能有清晰的学习管理思路,有明确的时间管理规则和学习方法流程的同学家庭,应该说还是少数,绝对不会是绝大多数。正是这些管理松散,对孩子学习要求不高,家长管理能力不强的家庭,让不能正常开学实现有效课堂教学的学校老师们忧心忡忡,因为这些家庭的孩子暂时不具备自主学习的能力和方法。自觉性好的学生,每天能按时听课,学习且作业完成很好。可是,有相当一部分同学,无所反应,尽管你磨破嘴皮,还是我行我素。偶然一次机会碰到几个小小少年,让我感触良多,3月10号下午去小镇理发,因为,所在小镇外来人员很少,所以,今天理发还是允许的,在理发期间,进来三个少年,戴着口罩,虽看不清脸面,据其讲话声音,可以判定是初中生,三人谈话内容让我这个每天在网上授课,苦口婆心说教的老师无语,“哎!每天早上,我老妈7:30让我起床,洗漱后吃过饭就让我上网课,晚起一会,就要巴掌伺候,烦死了,我都有点恨她了”“我每天,打卡之后,还是吃鸡,老妈进来时,我在上课,离步后,大战开始,比在学校舒服”。听了他们的谈话,既为她的老妈叫屈,又为老师鸣不平,辛苦的网教得来如此不堪的效果。真让我这个身处一线的教师憋屈,本人认为,虽然“网课”是适应当前形势的不二之选,但这股风气绝不该越刮越猛。
《人民日报》曾发文《莫把“停课不停学”的好经念歪》,直指“网课”中的种种乱象。教师因此筋疲力尽,学生普遍叫苦不堪。“网课”本来是要帮助同学更好地“停课不停学”,出发点这么好的一件事,却变了味。
“停课不停学”本来呼吁的“学”是自主之学,而且“学”的对象也不仅仅是课本上的知识点,在国家逢此大事,人人参与其中之时,学子与国家命运紧密相连、与时代风雨与共、对“无穷的远方,无数的人们,都与我有关”的感悟,更应该是“学”的题中之意。这些感悟,再有经验的老师也无法传授。唯有莘莘学子,躬身入局,体察我们生活上的巨变,体察身边平凡人的付出,体察整个社会做出了怎样的牺牲,体察自己到底扮演了什么样的角色,方能有铭心之感慨。
然而,“网课”如今几乎已经变成了网络版的学校,各门学科你方唱罢我登场,教学、作业、考试纷至沓来,将同学们自学学习的空间挤压地所剩无几。“不停学”,真正地成了“不停止学校的教学”。
且不论如此窄化“学”的内涵是多么片面,仅仅是对同学们的时空挤压,就已经剥夺了同学们自主学习、自我成长的机会。“教育的目的在于能让孩子们毕生进行自我教育。”如此好的进行自我教育的机会,却因“网课”的过分挤压而错失,实在令人惋惜。
科技发展至今,改变了我们的许多传统生活方式。“网课”也是乘上了网络高度发达的东风,一根网线,连接了老师与同学。虽然实现了连接,但师生之间、同学之间,却并未实现真正的交流与互动。
作为教师,也许已经适应了面对镜头不再尴尬,但他们无法从学生的眼神中去了解知识点是否真的讲解明白;本来可以互相促进、取长补短的同学间的探讨,也很难通过网络实现。我们能够蒙着眼睛,不管不顾地鼓吹这种“学习”的高效,继续上这种“网课”么?
另外,无法自由获取“网课”的贫困家庭,需要如何向孩子解释这种无奈,孩子又将如何向老师解释自己无法参与网课的缘由?这种由于经济原因而加剧的教育不公平,谁该为此买单?更不用提那个令人心碎的新闻:贫困家庭三个孩子争夺唯一的手机来上网课,结果大女儿服药自杀。
“网课”弊端种种,这阵下吹至幼儿园,上吹至研究生的大风,真的不能越刮越猛!比如,很多网课都会要求作业打卡,甚至规定了作业打卡的时间。那么这个打卡,到底目的和意义在哪?一方面是对孩子们作业完成时间的一个指导性约束要求,另一方面,其实也是方便老师跟进孩子们的学习结果,了解情况。打卡只是一个形式,有的学生打卡签到后,没有家长约束,转眼就去吃鸡。所以,打卡只是手段,不是目的,保质保量完成学习内容,才是本质。
当然,任何事物存在即合理。在抗击疫情、人人退守家庭的当前,“网课”确实是维持学校与学生联系的唯一手段。“网课”作为一种能够高效且经济的教学资源,确实也能够实现对学生最大范围的覆盖。
但是,“网课”所有的优势,都不应该成为违背它应有之本质而使用的借口。作为一名在职教师,我期待着“网课”主动退出学习的主流,还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我还期待着“网课”能够给学生的是宏观指引,而不是事无巨细地要求按它的步骤来学每一个细微的知识点。我更期待着,“网课”能够引导孩子如何参与这一场国运有关的历史性事件,让我们不要做一个旁观者,让“烟雾弹”迷住双眼。
图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王成志,濉溪县沈圩学校语文高级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安徽省作家协会会员,安徽省诗词协会会员,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红杏诗社理事,中华福苑诗词学会常务理事,年十大年度优秀诗人。获得第六届“中利杯”微文学大赛三等奖,“美丽烈山.南湖之声”杯征文大赛三等奖,“西散原创”“我爱祖国.人间至情”大型征文提名奖。热爱生活,热爱教育,教学闲暇之余,勤于笔耕,我手写我文,我手抒我心,不求轰轰烈烈,只求默默无闻。在《安徽青年报》《淮北日报》《淮北晨刊》《红杏报》及网络自媒体等发表教育新闻稿件及文学作品近30万字。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52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