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战期间中国大片领土沦陷,尤其是广大平原地区,利于日军的机械化部队行军。但是有一个特例,虽然地处平原,周边都是沦陷区,但是却在全面抗战的8年里一直未被日军占领,这是哪里?这就是被称为“日不过颍”的阜阳。
安徽阜阳位于黄淮平原,在全面抗战8年期间始终未沦陷,虽然是最前线,却成了“大后方”,由于日军未能攻克阜阳,因此在周边就流传了这样的说法“日不过颍”,“颍”就是代表阜阳,意思就死日军从阜阳都是过不去的,占领不了阜阳,话说为何阜阳这么神奇,中国那么多地方沦陷了,小小的阜阳却一直坚持不被攻克?
现在来看阜阳交通便利,是一座重要的交通枢纽城市,但是阜阳地处安徽的西北部,一直到年才通火车“濉阜铁路”。
这张照片拍摄于年10月1号,当天阜阳第一条铁路濉阜铁路建成通车,照片上就是火车驶进阜阳火车站的场景。
可以说当时阜阳并不是什么重要的城市,但是随着中国国土的不断失守,人员军队不断后撤,逐渐汇聚到了阜阳这个小城,连山东省、江苏省省政府都流亡到了阜阳。由于撤退到阜阳的人数众多,竟然造成了阜阳的畸形繁荣。据不完全统计,抗战期间阜阳地区创办了纺织厂6家、卷烟厂7家、机械厂1家、打蛋厂1家,其中的界首三镇甚至被称为“小上海”。
是日本人那么好心不去进攻阜阳吗?当然不是,随着周边的地区不断沦陷,阜阳成了唯一的独苗,被日军视为肉中刺,想要拔掉。于是年2月日军发动了第一次阜阳之战,出动了驻扎在亳县的数千名日军,并且有数十辆坦克,20余架飞机相配合,进犯阜阳。
不过当时阜阳可不是好惹的,不仅有国民党正规军约8.3万人,还有阜阳的地方自卫部队,除此之外共产党在阜阳北面建立了苏豫皖抗日根据地,到年11月,连同共产党领导的地方武装已经达到1.2万余人。也就是周边区域抗日武装力量已经超过了十万人。
日军太高估了自己的力量,想凭借这数千人就想攻占超过十万武装力量的阜阳地区,在国军九十六军将士的英勇抵抗下,第一次击退了日军进攻。
随后日军虽然仍然想占领阜阳,但是由于太平洋战争爆发,在中国的兵力日益捉襟见肘,一直没有充足的兵力进攻阜阳。
但是到了年日军发动了豫湘桂战役,企图打通中国大陆的交通线,为了策应平汉线的作战,日军从蚌埠、淮南地区调集了日伪军万余人再次进犯阜阳。
大家看看地图,阜阳周边已经已经全部沦陷,这就意味着要么投降,要么抵抗。即便军队想撤退也是无路可撤,这不就是中国兵书上说的置之死地而后生了吗,不抵抗就得死,在这种情况下谁还不奋勇杀敌呢?
在国军骑二军、暂编十四师的顽强抵抗下,再次沉重了打击了日伪军,取得第二次阜阳保卫战的胜利,极大的鼓舞了阜阳人民的信心,“日不过颍”的说法也流传得越来越广。
此后日军再也没有能力组织对阜阳大规模的进攻。
“日不过颍”把阜阳这个最前线的城市变成了“大前方的后方”为全国抗战的胜利做出了自己的贡献。
说点远的,是不是觉的阜阳人民有点彪悍,想当年捻军起义可就在这块区域,几十人、几百人结成一捻,愣是让清政府花了16年才平定。受清政府的压迫都不行,想想愿意受日本人的气。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5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