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江苏网7月9日讯泗洪县界集镇的一处河道,沿岸的柳树垂着长长的枝条,河面“浮岛”上水生植物郁郁葱葱,数不清的鸟儿竞相飞翔……
很难想象,就在去年底前,这条河道还是水体发黑,臭味弥漫。
这条河的巨变,得益于泗洪县整治“百河千渠”。
去年底,泗洪县委、县政府实施“百河千渠环境整治连通工程”,即年全县疏浚11条县级河道、条乡级河道、条中小沟渠,配套桥涵等建筑物约座,计划投资2.78亿元,实现农村水系“互通互联、引排顺畅、水清岸绿、生态良好”的目标。
从今年初开始,在泗洪县23个乡镇的沟渠河道上,机器轰鸣,干群正忙着清淤、挖土、整堆。随着时间推移,该县沟渠河道逐渐变得水清岸绿。
整治“百河千渠”,农村环境变美了。在太平镇谢嘴村和青庄村两村之间,有一条宽50米、长米的河道。这条河开挖于上世纪60年代,至今没有疏浚过,河内垃圾漂浮,夏季散发着刺鼻的臭味。经过紧张施工,如今整条河道河水清澈。“入夏以来,再也没有闻到臭味……”当地百姓赞不绝口。
旱能灌,涝能排,农民悬着的一颗心安定下来了。全长24.4公里的濉北河是重要的防洪、排涝、灌溉河道,贯穿归仁、梅花、青阳等乡镇(街道)。由于淤塞严重,每年汛期一下大雨沿途乡镇的群众就提心吊胆。“平均挖深了2米多,防汛能力提高了近2倍。前几天,尽管连续陡降暴雨,但由于河道畅通及时泄洪,农作物没有遭受到损失。”重岗水利站站长邵则良说。
水质变好了,乡村的产业搭上了生态快车。在孙园镇,沟河疏通给臧石村村民朱殿康带来了发展项目的信心。“疏通了这条河,‘臭水’就变成了‘活水’,我果断投资万元,流转亩土地种稻并套养生态小龙虾,亩均效益0元不成问题。”
在泗洪县委书记王晓东看来,该县投入2.78亿元整治“百河千渠”,不能简单地对原来淤塞的沟河进行“减肥瘦身”。举全县之力整治“百河千渠”,既是对具体工程项目建设的有序推进,也是打造生态泗洪的主要环节。
事实确是如此。生态已经成为泗洪县的一块金字招牌。近年来,该县锲而不舍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路子,围绕“深呼吸”“看绿化”“见清水”目标,推进农业面源污染、畜禽养殖污染、工业污染和水污染整治工作,专项治理各项指标全面达标。去年9月,该县被国家环保部命名为全国首批“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有专家认为,良好生态环境是最公平的公共产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新型城镇化背景下,不少地方农村生态环境被边缘化,广大农村生态环境所面临的污染风险日益加大。泗洪县党政组织能俯下身子帮助农民解决看不出政绩的生态问题,这种做法体现出一种敢于担当的精神,真正践行了科学发展观,把农业、农村、农民放在心坎上,值得点赞。
有赞赏自然也有质疑。有网友评论说,整治“百河千渠”,改善农村环境,给老百姓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实惠,这的确是一件好事。但是,如果不能长期维护好,那就是一时风光的面子工程,结果是劳民伤财。
泗洪县主政者欢迎网民拍砖,并用实际行动回应网民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3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