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是脱贫攻坚决战决胜之年,同时也是安徽省淮北市建市六十周年。
革命战争年代,淮海大地上的人民群众用“小推车”将星星火种推向了大江南北。如今,在决战脱贫攻坚、决胜全面小康的战场上,勤劳朴实的淮北人民继续传承“小推车”精神,固本强基、凝心聚力,创新基层治理,发展特色产业,激活内生动力,构建“大扶贫”格局,在奔小康路上大踏步前行。
濉溪县四铺镇三铺村党员、村民一起讨论村务周坤摄
固本:创新农村基层治理
乡村治,百姓安,国家稳。
淮北市坚持党建引领乡村治理,全面推行农村网格化管理。按照“方便管理、相对稳定”的原则,以村民小组或自然村为基本单元,把行政村划分为若干网格,每个网格成立一个党支部(或党小组),同步组建村民理事会,有力延伸了新时代党在农村工作的“手臂”,进一步推动村党组织加强对村里各类组织的统一领导,规范群众组织运行,使其有序参与乡村治理、开展协商议事,探索出一条以党建引领和自治、法治、德治融合的乡村善治新路子,形成了共建共治共享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的新格局。
去年年初,淮北市濉溪县黄集村的贫困户张秀英为了早日脱贫致富,打算在原有二分地的花卉大棚基础上扩大花卉种植规模。张秀英看中顾庄一块农田,但多次协调无果,村两委出面协商,效果仍不明显。后经顾庄村民理事会成员多次登门协调,该块农田的使用者最终同意张秀英租赁其田地扩建大棚。
“之前,村民之间在占地、废弃物拆除、房屋改造等方面发生‘小摩擦’时,村两委人员出面调解,效果往往不好,如今在发挥村党小组和理事会的作用后,很多矛盾都会迎刃而解。”黄集村第一书记刘卫东说。
“农村网格化管理”不仅让百姓当家做主,更让百姓获得了真金白银。
淮北市濉溪县刘楼村有6个自然村多名村民,年,刘楼村党支部按照淮北市的统一部署,把党组织下沉到自然村网格内。现在,在6个党小组的努力下,刘楼村已先后发展起了五、六个特色生态种养业,今年有望实现亩均纯收入超过元,比过去提升30%以上。
目前,淮北全市调整设置个党组织、组建个理事会,一县三区设置“党群连心站”“党群微家”等农村网格议事活动场所个,有力延伸了新时代党在农村村庄和城市社区工作的“手臂”。通过充分发挥村民理事会的带动作用,让大家劲往一处使,心往一处想,汗往一处流,大力发展现代特色农业,形成了“一村一品”“一镇一业”的产业发展格局,真正成为新时代乡村振兴的“好帮手”。
在濉溪县的扶贫车间里,贫困户正在制作服装,在家门口就业脱贫。周坤摄
强基:因地制宜做大产业
发展产业是实现脱贫的根本之策。“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因地制宜谋发展,淮北人用他们的实际行动进行了生动实践。
开展农业特色产业扶贫服务月活动,自种自养贫困户达标个,新型经营主体带动贫困户户;投入资产收益扶贫资金万元,开工建设高标准粮食仓储项目,带动贫困人口人增收;坚持“户贷户用”,强化风险监管,发放扶贫小额信贷.5万,带动户贫困户发展产业……淮北市全面推广“四带一自”模式,投入产业扶贫资金万元,实施项目个。
实践证明,产业扶贫是最有成效、最快速度、防止返贫的脱贫举措。
截至目前,淮北市累计户人实现脱贫,22个贫困村高质量出列,贫困发生率由年的2.7%降至年的0.1%,剩余贫困人口户人。
面对剩下的为数不多的“硬骨头”和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突发挑战,淮北市及时协调解决带贫主体生产经营困难,推动财政补贴、金融支持、信贷担保、税费减免等扶持政策,促进带贫主体平稳健康发展,保障被带动贫困户应得利益。濉溪县扶贫龙头企业实有个数24个,目前已经全部复工满产,带动贫困劳动力就业人。
在临涣镇的茶馆里,党员给村民们宣传扶贫政策。周坤摄
凝心:“茶馆扶贫”鼓足士气
提起茶馆,人们往往会想起老舍先生笔下曾经感染了无数大众的京味《茶馆》。然而,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有着大大小小近十个茶馆,丰富了这里百姓的精神生活。
临涣镇地处中原腹地、泡浍要冲,人口近10万人,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如何解决这一庞大群体的文化生活贫乏、单调问题,成为了当地乡村文化建设的重要任务。
作为一座具有千年历史的古镇,石板老街、茶馆、古茶文化为临涣特色标签。临涣茶文化有着多年的历史,走在临涣老街,随处可见老百姓聚在茶馆门口喝茶聊天的场景。
因此,近年来,临涣镇因地制宜、因材施策,利用当地群众喜欢聚在茶馆说事、茶馆人流量大的特点,开展扶贫宣讲活动,说书艺人以大鼓的形式向贫困户说唱扶贫政策,让扶贫工作“冒热气、接地气、鼓士气”。
“正是因为在茶馆,受到扶贫宣讲鼓舞,在当地扶贫干部帮扶下,置办了一个烧饼炉,在老街卖烧饼。”临涣镇贫困户刘锦玲告诉记者,曾经在家无所事事的她,如今靠着双手打烧饼,一年挣了3万多,如今已光荣地脱了贫。
“幸福都是奋斗出来的,脱贫致富不能等靠要。”濉溪县临涣镇临南村第一书记王西川介绍,在茶馆里定期举行扶贫点评会、脱贫示范会,将“勤”和“懒”、“好”和“差”放在一起,算收入、找差距,着力解决“不想富、不会富”的问题,引导贫困群众树立“我会富、我要富、我能富”的坚定信念。
老平台,新手段,“茶馆扶贫”让临涣古茶文化与新时代脱贫攻坚精神,在一杯杯老茶中、一段段说书里,完美契合,发扬传承。
在绿锦花卉的大棚里,众多贫困户在一起打理多肉植物。周坤摄
聚力:各方携手共助扶贫
在淮北,扶贫已经成为社会各方力量共同参与的主战场。例如,扶贫力量当中的巾帼担当。
“今天,市妇联来村开办家政培训班,淮北皖嫂金牌家政服务员和我结对,教我学习家政技能,市妇联还能帮俺免费介绍工作!”5月8日,刚参加完“姐妹牵手助脱贫”家政培训,濉溪县四铺镇新庄村建档立卡贫困户闫金凤高兴地说。
妇女既是工作对象,也是脱贫攻坚的重要力量。“姐妹手牵手·爱心助脱贫”活动,就是淮北市妇联创新开展的“姐妹牵手助脱贫”系列活动之一。
淮北市妇联副主席荣丽介绍,市妇联主动对接基层妇女群众需求,提供面点制作、家庭保洁、育婴、养老护理等家政培训菜单,贫困村和贫困妇女按需点单,淮北“皖嫂”家政送课进村,开展“姐妹牵手助脱贫”家政巡回培训,增强脱贫致富本领。
“如今淮北发挥好市、县、镇、村(居)四级妇联的联动作用,形成了‘上面千条线,下面一张网、身边一个家’的工作格局,为妇女就业创业、增收脱贫提供有力保障。”荣丽说。
走进淮北市濉溪县的“绿锦花卉”大棚里,多种多肉植物令人目不暇接。今年32岁冯影正和婆婆一起正在打理着多肉植物。
前几年因为公公患病,冯影一家人负债累累,因病致贫。为了还债,她开始从事花卉种植,但是创业之路几经波折。在村里的帮助下,冯影承包下连栋薄膜温室大棚,建立起“绿锦花卉”品牌。如今,冯影花卉种养越来越好,收入也在一天天的增加,弥补了家里看病的支出。
“十几万的欠债,已经还了一大半了,剩下的今年就能全部还掉了。”冯影告诉记者,尽管前段时间,疫情影响了花卉销售,但是县农委、妇联、发改委等领导,轮番网络直播“带货”,把疫情的损失降到最少。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像冯影一样的巾帼扶贫基地,在淮北市还有很多。
当地抓好巾帼特色产业发展,争取省妇女创业扶持转移资金项目资金万元,其中15万元项目资金用于扶持巾帼扶贫基地,为贫困妇女提供就业岗位,带动贫困妇女通过发展种养殖增收致富。
走进安徽淮北,放眼脱贫战场,一个个贫困村实现华丽蜕变,一个个扶贫项目建设如火如荼,一张张笑脸洋溢在贫困群众脸上……“村村有主导产业、户户有增收项目、人人有致富门路”的“大扶贫”格局,正让越来越多的百姓摆脱贫困,冀以小康。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