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地图上,安徽的北部与江苏的西北部各有一只露出来的小角,如图所示,蓝色小角是安徽省宿州市的萧县与砀山两县;粉红色小角是江苏省徐州市部分区域。

两只小角

这两只小角紧紧地偎依在一起,齐头并进朝向山东省与河南省的交界处。

这样的区划是怎样形成的呢?

元代

虽然行省制度主要在元朝成型,但安徽、江苏两省的行政区划在那时却完全没影。如下图所示,彼时黄河河道和如今不同,是从徐州经过。

因此,元朝统治者沿着黄河和长江分别划成中书省、河南江北行省和江浙行省,和现在的省级区划有着极大的不同。

河南江北行省

由于砀山、丰县、沛县均在黄河北岸,被划在中书省中;而徐州则与宿州、宿迁、亳州等众多城市划在河南江北行省的归德府。

明清两代

明代奠定了安徽、江苏两省的雏形,清代则完成了苏皖两省的划分。

明代时的徐州见左图,清代则为右图。

明清两代的徐州

明朝时南直隶北部形成以徐州为中心,砀山、丰县、沛县、萧县四县环绕的格局。

清代的徐州府进一步壮大,较明代得到扩增。使得徐州府形成了老八县的配置,即上四县,下四县。上四县为丰沛萧砀(萧县、砀山,沛县、丰县),下四县为铜邳睢宿(铜山、邳州、睢宁、宿迁)。

近代

民国时期的变革十分混乱,但徐州为中心,周围多县簇拥的格局未变。

年,徐州曾被山东代管,而门下的小兄弟萧县和砀山也被划到皖北行署区。(此时安徽和江苏都未正式成立,而是以皖北、苏北、皖南、苏南等行署区的形式存在)

年,安徽与江苏复省,即皖北与皖南合并,苏北与苏南合并。安徽将砀山、萧县两县划归江苏,同时将永城划归河南。

如此一来,苏皖鲁豫交界处算是回归了清代时期的格局配置。(但地级区划明显不同)

另外还进行了一些小规模的调整,如砀山县的雨亭、新兴划到河南省;濉溪县张井、周圩2乡的划到河南等等。

-年,由于治理洪泽湖,泗洪与盱眙划到江苏;同时将江苏省萧县、砀山2县划归安徽省宿县专区。

如此一来,萧县和砀山正式离开徐州和江苏了。也是这两县第二次被划到安徽。

下图中橙色为安徽、绿色为山东、蓝色为河南、粉色为江苏。分别为三个时期四省交界处几个县的变迁。

三个时期

昔日的八县被分到两个省中,后随宿迁逐步建立起来,也在此后形成单独的地级行政区划。老八县不复存在。

卫星影像

影像上看,如今的砀山和萧县虽被划到宿州,但离宿州市区却出奇的远。萧县由于离徐州相当近,看上去似乎是徐州的卫星城。

苏皖豫交界处卫星影像

而砀山则又孤零零了好多,城区独自居于安徽最北部,无论离徐州、淮北、徐州还是河南的商丘,似乎都有一定距离。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2659.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