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60年风雨兼程,60年春华秋实。今日之淮北,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基础设施建设和基本公共服务日臻完善,城乡面貌焕然一新。特别是近年来,全市广大干群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担当,接续奋斗,矢志追梦,探索出一条资源型城市高质量转型发展的新路,成功实现煤城到美城的华丽转身,让文明创城、高铁升级、拥湖发展、淮水北调、煤化工振兴、棚改安居、自办本科高校等梦想照进了现实。
淮北发布从今日起陆续推出“六个重大”系列报道,认真梳理出60年来淮北经济社会发展变化的大致脉络,以铭记过往,珍惜当前,激励淮北人民撸起袖子加油干,重整行装再出发,以更大的热情和信心,迎接“十四五”,奋力开创中国碳谷绿金淮北的崭新未来!
时光如流!六十年栉风沐雨,淮北在时光的磨砺中,蒸蒸日上,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闪耀在皖北大地!
岁月如歌!一甲子筚路蓝缕,相城在岁月的砥砺中,欣欣向荣,恰似一幅美丽的画卷舒展在淮北平原!
春华秋实!数十载拼搏奋进,煤城在发展的长河里,日新月异,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们更加富足安康!
建市六十年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坚持新发展理念,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坚定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高质量实施五大发展行动计划,积极应对各类风险挑战,相继实现了文明创城、开通高铁、拥湖发展、淮水北调、煤化工振兴、群众安居等梦想,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就。
聚焦产业促转型
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
应用陶铝材料的新能源汽车电池盒、发动机活塞、C大飞机(模型),今年1月在安徽创新馆淮北创新展区一亮相,就吸引了众多参观者驻足,大家纷纷为淮北科技创新取得的优异成绩点赞。年,成功签约北汽福田、奇瑞汽车、北方工业等知名央企民企,陶铝新材料产业化发展迈出坚实步伐。
今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安徽考察时,充分肯定了安徽近年来在陶铝新材料等科技创新上实现并跑领跑取得的成绩,再次强调“一个国家必须有压箱底的技术,创新自主权、发展主动权必须牢牢掌握在自己手中”。
淮北,一座因煤而建、缘煤而兴的传统工业城市。
然而,随着煤炭资源日渐枯竭,淮北产业结构单一的弊端愈发显现,经济增长内生动力不足,可持续发展面临“瓶颈”,采煤沉陷区生态更是受到极大破坏……这是一个无情的事实,不得不去面对。
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近年来尤其是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我市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崇尚创新、致力创新,聚焦产业转型不动摇。
进一步加大传统产业优化升级力度,多措并举推动绿色制造,不断提升制造业的创新力和竞争力。围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我市制定实施方案,举办培训班,邀请专家对全市重点企业进行培训。积极创建绿色工厂,华润金蟾、华孚时尚等3家企业被认定为国家级绿色工厂,临涣焦化、力普拉斯等4家企业被认定为省绿色工厂。积极培育绿色设计产品,理士电源、力普拉斯、尊龙环保3家企业6种产品被认定为国家绿色设计产品。推动绿色供应链建设,理士电源被认定为国家绿色供应链管理示范单位,形成绿色工厂、绿色设计产品、绿色供应链等为单元的绿色制造体系。
积极培育战新产业,出台《淮北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年)》,培育发展碳基、硅基、铝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产业。陶铝新材料被列入国家首批次新材料产业目录,应用空间广阔,千亿产业板块前景可期。
大力实施创新驱动,积极创建创新型城市,规划建设“绿金科创大走廊”,持续深化与国内顶尖科研院所和高校的产学研合作,不断强化高层次人才支撑。目前,全市共拥有“双创”平台11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5个、国家级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拥有相邦陶铝新材料等多个“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华润金蟾成为国家级绿色工厂,科宝生物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口子酒业、临涣焦化入选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荣获中国化工潜力园区10强。杜集区吾悦广场商业综合体开业运营,烈山区中农联物流园一期基本建成,相山区南翔云集文化特色街开工建设。
这60年,我市经济体量由小变大,财力不断增强:全市生产总值改革之初不到10亿元,如今突破亿元;年,财政收入.5亿元,连跨两个10亿元关口,创历史最好水平。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同比增长41.4%,居全省第1位。
这60年,我市经济结构逐渐优化,非煤产业“三分天下有其二”。三次产业结构年末为8.3:66.1:25.6,年为6.8:42.7:50.5,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
这60年,我市传统产业层次“低转高”、管理模式“粗转精”、企业规模“小转大”。从“一煤独大”到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齐头并进。
至年全市技改投资平均增长9%;年,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同比增长22.6%,增速居全省第4位。“四基一高”产业产值同比增长15%,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36.9%。
聚焦绿色促转型
“煤城”华丽转身变“美城”
年11月14日下午,第十届中华环境奖颁奖典礼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我市成为全国唯一获得第十届中华环境奖的地级市。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积极回应群众对改善生态环境的强烈期盼,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将绿色发展理念贯穿到经济发展、社会建设、城市建设等各个领域,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用可持续的“生态绿”换取更加长久的“天空蓝”。
石宗宏,杜集区矿山集街道北山村村民。自年退休以来,一心投入石质荒山绿化志愿服务活动,硬是在石头缝里“抠”出近两万个石坑,在荒山上种植树木余亩,还带领周围群众创造了十余年绿化荒山余亩的奇迹,演绎了现代版的“愚公移山”。
黎苑新村南门前的“梦园”广场,曾经也是杂乱不堪。自市园林部门利用原有绿地建设了“中国梦”主题公园后,这里成了居民休闲锻炼的好去处。与“梦园”广场相邻的是市体育中心和世纪广场公共绿地,这些绿地不仅将城市装点得色彩斑斓、魅力四射,更为广大市民提供了良好的休憩、游乐场所。
我市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勇于面对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蓝”,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为子孙后代留下可持续发展的“绿色银行”。
做活“山”文章,全民行动绿染相城。为了让荒山秃岭绿起来,全市上下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探索出一条发展现代林业,实现生态效益、经济效益、社会效益相协调、相同步的新路子。独创“七步造林法”,为20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相山公园获批国家森林公园,建成四季榴园4A、南山3A级等一批风景区,相继成为国家园林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国家森林城市。
做精“水”文章,增添城市山水灵韵。我市注重还水于自然,积极推进沉陷区水资源利用与生态修复,实施河湖联通工程,加快黑臭水体治理,建设城市水生态屏障,形成湖河相通、山水相依、人水和谐的城市环境。大力推进采煤沉陷区改造工作,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18.6万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在城市中心形成面积达50平方公里的国家城市湿地公园,荣获第十届中华环境优秀奖。坚持不懈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投资12亿元推进老城区雨污分流,治理黑臭水体。
“半城山色,半城水韵。”碳谷湖、绿金湖、南湖、朔西湖、乾隆湖、岱河、濉河等湖泊湿地连点成线、串景成廊,使得淮北依山拥湖的空间格局豁然开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年9月22日,当万达商业广场项目落户淮北的消息不胫而走时,很多人都感叹“没想到”。人们感到惊奇的是,与淮北市同时期竞争该项目的还有常州、绍兴、淮南等市,与这些城市相比,淮北并不占优势。但万达集团真的来了,带来了先进的大型城市综合体,带来了15亿元的投资。
曾几何时,吸引世界强企业来淮投资就像是一个遥不可及的梦。现如今,这个梦想正一步步变为现实。作为世界一流的跨国企业,万达集团最终选择了淮北,靠的是全市干部群众的不懈努力,靠的是淮北市宜居宜业宜游的良好环境。
近年来,淮北市以入选第三批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应对气候变化试点市为契机,积极探索低碳绿色发展模式和发展路径,实践低碳产业发展与低碳城市建设相结合、技术集成与机制创新相结合、发展建设与碳排放权交易相结合的创新发展模式,加快建立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特征的工业、能源、建筑、交通等产业体系和低碳生活方式,不断减少二氧化碳与污染物排放,形成生活、生产、生态的有机共生。建设一批低碳产业集聚区,重点发展以知识高密集性、经济高增值性、低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为特征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以及各类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打造绿色低碳经济的新增长点。作为一座工业城市,多年来二产占GDP比重较高,尤其是现代服务业一直是我市产业和城市发展的短板。随着大众消费不断兴起和“四化同步”加快推进,服务业将成为引领经济发展的重要动力。一方面,我市立足产业转型升级和完善城市功能,推动绿色金融、信息技术服务、研发设计、现代物流、“互联网”+新业态等生产性服务业蓬勃发展;另一方面,以三山六湖为舞台,将创意知本、金融资本与文化质本进行有机嫁接,促进文化旅游、体育休闲、健康养老、商贸流通等生活性新兴服务业快速发展。
聚焦共建共享
群众幸福感获得感显著提升
居住多年的老旧小区一改“脏乱差”面貌,变得整洁有序、设施完善,这是“幸福”;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上门看病方便省心,这是“幸福”;家门口参加就业培训,持“证”(农产品电商人才资格证)开办村淘,解决乡亲们的买难卖难问题,这也是“幸福”……漫步城乡,你可以轻易获得普通居民对于“幸福”的不同诠释。一副副满足的笑脸,一声声对美好未来的期待和向往,正得益于我市多年来对民生工程的强力推进。
民生无小事,冷暖在人心。近年来,我市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聚焦幼有所育、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以更大的力度、更实的举措保障和改善民生。一系列民生工程落地见效,一大批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实事、好事、难事得以解决。
健全社会养老服务机构,改造棚户区,加快农村饮水安全、道路畅通建设,开放公共文化场馆……“十三五”期间,我市坚持统筹财力重点保障民生,确保民生工程资金优先安排、优先配套,把更多的财力向民生倾斜,向困难地区、困难群体倾斜,民生工程逐年扩面提标成最大亮点。
实施项目由最初的12项增加到今年的33项,累计实施由“十一五”的34项增加到“十三五”的60项。实施内容从主要解决群众“上学难、看病难、生活难”,逐步扩展到教育文化、劳动就业、社会保险、医疗卫生、住房保障、农村基础设施等多个方面,涵盖了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等重要方面。“十三五”期间,全市累计投入民生工程资金亿元,是“十二五”.5亿元的1.7倍,“民生蛋糕”越做越大,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不断增强。
采煤沉陷区脱胎换骨,蝶变为风景秀美的景区;老旧小区容光焕发,由基础设施建设的“短板”,转变为宜居温馨的家园;主动减速、停车礼让行人的机动车越来越多,小小的斑马线,成了展示城市文明形象的舞台;农村地区日新月异,美丽乡村宛如一张铺开的画卷,让人流连忘返……
近年来,淮北人民经历了各种道德洗礼,礼让斑马线、向不文明行为宣战……每一次的洗礼,都让城市的风气更加净化,文明的光芒更加闪耀。同时,市民也见证了城市变化的翻天覆地,25年间持之以恒坚持文明创建,我市已经走出了一条资源型城市抓创建促转型惠民生的新路。
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
建市60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共享理念,从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以基础设施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切入点,不断推动城乡发展转轨,全域推进新型城镇化,加快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统筹做好各项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让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持续增强。
着力推动规划创新,高标准同步建设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高铁新区等,每个县区都有1—2个产城融合新城,有效促进人口集聚,全面拉开城市框架。加大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对内对外交通全面改善。
在全国较早以PPP模式建设新型智慧城市,建成云计算中心和政务数据中心,融合多部门海量业务数据,“无线城市”建设实现重点公共区域全覆盖。编制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成立建投商业大数据有限公司,大数据基地活力迸发、产业快速发展。
科学编制乡村振兴战略规划,统筹抓好美丽乡村、中心村建设和自然村环境整治,农村“三权分置”“三变”改革稳步实施,农村环境“三大革命”深入推进,城乡一体化公交在全省率先实现全覆盖。
近年来,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连续十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持续改造老旧小区,三年改造棚户区14万多套,40多万名群众蜗居变安居,被住建部列为先进典型在全国推广。高质量完成22个贫困村、人的脱贫任务,在年全省脱贫攻坚工作考核中位居全省第一方阵。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站在新的历史起点、立足新的历史方位,淮北转型崛起之心更坚,进取之意更锐,担当之举更实,为民之情更真。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引领下,淮北儿女必将以永不懈怠的精神状态和一往无前的奋斗姿态,谱写出高质量转型发展的崭新篇章。
淮北市传媒中心全媒体记者王守明/文岳建文梅月/摄
原标题:《砥砺六十载奋进结硕果——建市以来我市综合实力实现历史性重大跨越》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z/35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