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标准农田让种粮底气更足了。”眼瞅着最后一茬玉米就要收上来,老曾长舒了口气,但这并不意味到了农闲,“接着要整地、深耕,赶在寒露前后,把冬小麦给种下去。”老曾在地里掰玉米。人民网汪瑞华摄一年两季,一季小麦一季玉米,这对于老曾来说,是再熟悉不过的作物轮植。老曾,本名曾颀,是濉溪县百善镇王司村的种粮大户,早在年,他就流转了多亩土地,开始种植小麦和玉米。眼下正是玉米收获的时候,尽管前一天才下过雨,但走到玉米地里,仍能清晰看到农机碾过的车辙痕迹。“就剩这50来亩地了,要不是下雨耽误,半天就能全部收完。”顺着老曾手指的方向,还未收上来的玉米地泾渭分明。还未收上来的玉米地,泾渭分明。人民网汪瑞华摄年,在濉溪县农业农村局的统一规划下,老曾的亩土地进行了高标准治理,过去的“望天田”,如今成了“吨粮田”。从传统农田到高标准农田,最让老曾欣慰的是,过去面朝黄土背朝天的耕种模式,随着农田耕种条件的提高,得到了彻底改观。高标准农田,究竟好不好?又到底高在哪?且听老曾的说法:以前的田块大小不一,高低不平,低洼地易涝,高地块易旱,是典型看天收的“望天田”。对于土地经营者而言,旱涝是一年生产过程中成败的关键,自从高标准农田建起来之后,旱涝保收让种植户不再担忧。“这里处于黄淮海平原地区,一年两季茬口期比较短,玉米一收完,就要忙着下麦子。”老曾介绍说,忙是忙了点,但现在种地,耕、种、管、收全程机械化,相对过去轻松着哩。濉溪县农业农村局党组成员王玉良介绍,高标准农田建设,不仅可以完善农田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大幅改善农业生产条件,还能通过平整土地,产生新增耕地。老曾高标准农田里种出来的玉米,颗粒饱满、色泽金黄。人民网汪瑞华摄据濉溪县农业农村局的统计,从全县已建成的.49万亩高标准农田来看,耕地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明显增强,质量和产能明显提升,每亩至少增产斤以上。耳听为虚,眼见为实。产量上去、种地轻松、品质提高……老曾现在说的这些变化,早在前几年也并非如此。当种粮大户的头两年,一到玉米收获的时候,就连着阴雨,辛苦收上来的玉米不能及时烘干,两三天的功夫就霉变变质。“拉去作饲料都遭嫌弃。”老曾无奈道。吃一堑长一智的老曾,在年狠下心购置了一台烘干设备,这才让他紧锁的眉头舒展了不少。“花钱买教训。”如今回想起来,老曾这样安慰自己道,现在再也不担心雨水问题了。一来高标准农田之后,旱可浇、涝可排,二来即便碰上连续雨天,收上来的玉米能够及时烘干。王玉良坦言,对于种子企业和家庭农场来说,高标准农田帮助非常大,效益也十分明显:一亩地一年能增产斤以上,增加的收益至少是块钱。用老曾的话说,现在一年两熟,麦子亩产超斤,玉米也在斤以上,一起算下来,“吨粮地”妥妥的。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852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