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是刘伶和嵇康的老家。
在郭沫若主编《中国历史图集》中,唐宋时期淮北的版图上仅标有两个地名,其中一个是柳孜,另一个是临涣。他们都是运河时代的经济重镇,柳孜北靠沱河,临涣南临浍河,相距不过16公里。竹林七贤里的嵇康、刘伶,都是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他们有个共同的特点,就是向往出世的生活,不愿出仕为官,主张“越名教而任自然”。他们还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好酒。两个特点说的其实,都是魏晋风度。淮北博物馆里陈列当地的历史名人档案里,关于嵇康的描述写的是,“字叔夜,三国时谯国铚人(今临涣)。著名思想家、文学家、音乐家、画家,曲《广陵散》。”东汉末年,曹操置谯郡,治谯县,大致行政区域相当于现在的亳州,亳州市如今还有一个区名为谯城区。三国时期,改谯郡为谯国,铚县当时便隶属于谯国。魏晋南北朝时期,亳州、淮北所处的区域正是谯国、沛国,相比于三国时代的名城亳州,淮北的名气则更早。淮北,别称相城。商朝开国君主商汤十一世祖相土建城于相山南麓,这里曾为春秋宋国与东汉沛国之都。在开挖隋唐大运河之前的魏晋年代,淮北其实已经处于中国经济和文化的中心位置。这个中心,与一人、一学和一酒有关。一人,说的是刘伶,字伯伦,沛国(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人,魏晋时期名士,“竹林七贤”之一,与阮籍、嵇康、山涛、向秀、王戎和阮咸并称为“竹林七贤”。一学,是老庄之学,又称玄学,是汉武帝罢黜百家后,继黄老之学道家衍生出的一个新门派,是对《老子》、《庄子》和《周易》的研究和解说。这个学说便产生于魏晋时期,并在这期间成为取代两汉经学思潮的思想主流,刘伶正是玄学的集大成者。刘伶嗜酒不羁,被称为“醉侯”,好老庄之学,追求自由逍遥、无为而治。一酒,便是产自濉溪的口子酒。刘伶所作的《酒德颂》,自称“惟酒是务,焉知其余”,他喝酒之后,让“醉死便埋”等等,表面上看来,他如同酒鬼,骨子里是他崇尚自然、“无为而治”理念的心神再现。这是一个大乱的时代,政治变故频繁,社会动荡加剧,传统士大夫一方面以玄学清谈逃避现实政治,一方面求助于药石醇酒,以放荡狂怪之风自我标榜。南开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宁稼雨认为,刘伶作为一代酒神的真正价值和意义是:他用庄子的“逍遥”境界来理解饮酒之醉醺感的幸福美好体验,从而把中国饮酒文化从世俗的饮食活动提高到充满文化内涵的精神文化层面。由此,由氏族文人带来的饮酒风俗的变化,却在无形中催生了酿酒这一产业的巨大发展,也带来了酒与文化的高度融合。那么,我们试想一下,是否正是魏晋时代人们对酒的“过分推崇”也推动了酿酒技艺的发展,从而推动酿酒业开始成为一个进入大跃进时代的新兴产业。魏晋,饮酒不但盛行于上层,而且普及到民间的普通人家。到了汉唐盛世及欧、亚、非陆上贸易的兴起,使中西酒文化得以互相渗透,宋朝上至宫廷,下至村寨,酿酒作坊分布之广数量之众,历史上都是空前的。这些历史的痕迹,也都可以在淮北找到印证。比如,南宋开禧二年,官方曾在淮北渠沟设酒税官,元代还设立“酒监”来专门征收酒税。如果从魏晋时代大发展的酒文化维度来重新看淮北,看这里层出不穷的魏晋名士,看这里的酿酒传承,才会发现,一切是这么的自然和水到渠成。作为考古专家,陈超的职责不仅是发掘,还要在诸多考古遗迹中找出历史的关联。年初,同样在濉溪县境内的百善镇柳孜村,发现了8艘唐代沉船和一座宋代石建筑码头,此外还有大量自唐宋以来的精美瓷器。这在当年曾轰动一时,还成为那一年的“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中国隋唐大运河博物馆陈超表示,这一发现的最大价值,就是明确了隋唐大运河(通济渠)的具体走向,而同期挖掘出的文物,也让这座小镇昔日的繁华,在真实的历史中得到印证。如今在淮北市相山区博物馆路,有一座外形酷似一艘航船的建筑,原是淮北市博物馆。年,这个博物馆有了一个新名字:隋唐大运河博物馆。行走其间,你会发现淮北与大运河竟然联系得如此紧密。在中国古代,水运是最经济也最便捷的运输方式。隋唐大运河开凿的意义在于贯通南北,把当时的重要城市如西安、洛阳和扬州连接起来。▲隋唐大运河线路图放到今天来看,就好比是开通了洛阳到扬州的城际高铁,把当时中国的政治中心和江南的经济中心首尾相连。位于洛阳和扬州中间的淮北,正处于这条“高铁线”上的一个重要支点。柳孜运河遗址中发现的多艘唐代沉船,以及涵盖了磁州窑、定州窑、耀州窑等十多个窑口的大量瓷器,说明柳孜运河码头的往来覆盖面十分广,很可能是货物分流中转的一个大码头。年3月,为了配合中国大运河“申遗”,安徽省对柳孜运河遗址进行二次考古发掘,陈超是现场负责人。这次发掘出土了多达多件可复原的遗物,主要是生活用具、武器和漕运设施,此外还有很多与酒相关的陶器、瓷器。与运河遗址相距不过20公里,就是长丰街酿酒作坊遗址。如今,柳孜运河遗址作为中国大运河的重要一段,已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而同属于濉溪境内的这座酿酒遗址,似乎还留有许多待解的谜题。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689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