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简称“皖”位于中国中东部地区,地理位置优越,长江与淮河两大河流流经此地,安徽隶属华东地区,曾为江南省之地,清朝建立后于公元年即康熙6年时析江南省而设安徽省和江苏省,又取当时的“安庆府”(安庆府是如今的安庆市当时的安徽省省会)和“徽州府”(徽州府大致为现在的黄山市范围)而合并称为“安徽”。安徽是徽商的发源地,有着“无徽不商”之美称,安徽下辖16个地级市,人口余万,江淮、皖江、庐州及徽文化在此交汇,使得安徽人文荟萃,历史底蕴深厚,在安徽众多县市中有一座位于皖北地区,人口已达万,名字和“水”结缘,其中有一个字外地人不好认,也容易被搞错。这就是位于安徽省北部地处皖北的濉溪县(濉溪中的“濉”字并不好认读作[suī],因为平时并不多见,所以外地人容易搞错,认知难度也很大),濉溪得名的原因其实和“水”结下了不解之缘,濉溪县境内有濉河和溪河两条河流经过交汇于此而得名,同时这濉溪的两个字的偏旁都带有三点水,所以说它和水结缘一点都不为过,同时物产丰富的濉溪因产酒和粮而被称为“中原粮仓”与“酒乡煤城”之美誉。濉溪历史悠久,华夏分九州之时属当时的古徐州之属,春秋时曾属宋国,战国时期楚灭宋,自然而顺承属诸侯楚国。秦王嬴政于公元前年灭六国而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此时的濉溪为泗水郡所属,并分属为多个县所管辖,而此时的泗水郡的治所就在现在的淮北市即当时的相城。楚汉相争,刘邦获胜,汉高祖4年即公元前年将泗水改为沛郡,濉溪归属之。汉武帝时曾于公元年将沛郡改为侯国,汉宣帝时濉溪一部分属侯国所辖,一部分为彭城郡所属。三国时,曾将沛郡治所迁往今江苏沛县改为沛国,而使此地改属为豫州的谯郡所属,西晋司马氏建立大一统王朝后曾将沛国的治所又重新迁往了相城即今日淮北,而濉溪则归属为豫州沛国的相县、符离县、竺邑县及谯国的铚、蕲两县,南北朝时进行了历史更属,隋朝开国后于公元年即开皇三年时和大业元年两次进行区划调整,此时的濉溪属彭城郡和谯郡两郡所辖。唐朝建立后先是将濉溪划为徐州所管,元和四年公元年设宿州,此时濉溪之地属宿州所管,五代十国基本沿袭此辖管方式。宋朝时于公元年即熙宁五年时,濉溪县境属淮南东路宿州的蕲、符离和临涣三县所辖。南宋时,此地为金朝所控制设为南京路宿州之地。元朝的至元二年时即公元年撤销了蕲、符离和临涣三地,而并入到了河南行省归德府宿州。明清两朝濉溪之境没有设县,而直属凤阳府宿州,康熙6年设立安徽省后,濉溪顺承划归为安徽管辖,辛亥革命后于年撤销宿州而为宿县,濉溪之地属宿县所管。年时第一次设立濉溪县属皖北行政公署的宿县专区所管,年时划为蚌埠专区,年改属为宿县地区,年改为淮北市管辖,淮北建立地级市后成为了该市唯一的县。嵇康濉溪历史人物辈出,大名鼎鼎的“竹林七贤”之首的嵇康就出生在此,嵇康是三国曹魏时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和音乐节,嵇康曾娶曹操曾孙女长乐亭主为妻,因拜官至中散大夫也因此被称为“嵇中散”,后因为得罪于钟会受到陷害而被司马昭处死,年仅四十岁,嵇康流世之作有《养生论》、《嵇康集》。东晋时著名的雕塑家和美术家戴逵也出生于濉溪,他擅长山水、人物画,以雕刻及铸造佛像而知名,其代表作五躯佛像与顾恺之的《维摩诘像》、狮子国(锡兰岛)的玉像,并称“瓦官寺三绝”。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9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