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化石质山。(资料图片)
濉溪县经济开发区内的金鸿盛电气有限公司正在生产空调机壳。(资料图片)
华中天力高精铝板带生产车间。(资料图片)
平山电厂。(资料图片)
芳菲四月,孕育希望的季节。
就在四年前的这个美好时节,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安徽视察并发表重要讲话,为淮北发展指明了前进方向。
四年来,淮北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安徽重要讲话精神,科学实施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持续推进“四转一享”,即产业转型、发展转轨、城市转向、动力转换和共建共享,加强改革创新,闯出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资源枯竭城市转型崛起之路。
从“高碳资源”到“低碳利用”,从“依山建城”到“拥湖发展”,从“乌金城市”到“绿金淮北”,煤城变美城!淮北呈现出产业转型升级、后劲持续增强、面貌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态势,人们心目中的资源枯竭城市如今焕然一新。
年7月21日,人民日报头版头条以《淮北转型十年有成》为题报道淮北转型经验。
产业转型
创新发展引领活力之城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面对资源枯竭的压力和可持续发展的迫切要求,淮北始终坚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崇尚创新、致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
四年来,瞄准省委对淮北提出的“”目标要求,该市精心擘画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发展蓝图,不断推动产业、技术、企业等各方面创新,创新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
年至年,淮北市技改投资平均增长9%,引进培育的相邦陶铝新材料、平山电厂万千瓦高效洁净燃煤发电机组等一批“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持续发展壮大;年,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36.5%;三次产业结构6.8:42.7:50.5,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值得一提的是该市与上海交大合作开发的陶铝新材料,被列入国家首批新材料产业目录,在航空材料、汽车轻量化等领域应用研发取得重大进展,产业化应用前景十分广阔。
该市还规划建设绿金科创大走廊,加快创建省级创新型城市,积极打造“双创”平台,深化与科研院所和高校产学研合作。目前,全市共拥有“双创”平台11个、院士博士后工作站15个、国家省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21家。
年,全市GDP亿元,财政收入达.2亿元。淮北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从挖煤卖煤的“小二黑”成为创新驱动发展的先行者。
发展转轨
协调发展构筑品质之城
对于资源枯竭型城市来说,解决不平衡不协调这一突出问题尤为重要。以新发展理念为引领,一座充满魅力的文明之城正在皖北大地上崛起。
面对采煤塌陷区难题,淮北一方面继续加大“城市双修”力度,另一方面不断推动城乡发展转轨,为转型崛起提供坚实载体。
在广泛征求民意的基础上,该市坚持科学规划引领,市区至全域、地上至地下,规划全覆盖,且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和各类专项规划多规合一;着眼增强区域发展协同性,拓展新空间,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知名商业综合体落户,同步推进东部新城、南部次中心等新城新区建设,老城新城新区多点发力、竞相发展;对内对外交通满足城乡居民出行需求,处京沪之间三小时黄金节点、东联西引、连南接北的区位优势凸显。
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成效明显,“房产超市”和“”融资担保金融服务创新做法入选全国经验案例;不断提升新型智慧城市效能,淮北市委主要负责人在、中国城市大会和贵阳数博会等全国会议上介绍经验。年淮北荣获中国城市治理智慧化优秀奖。
淮北城市转型深度推进并取得丰硕成果,“淮北市积极扶植新兴产业、促进资源枯竭型城市转型”的典型经验获国务院办公厅、省政府办公厅通报表扬。
城市转向
绿色发展打造宜居之城
产业转型创新不断,生态文明建设成效显著。四年来,淮北进一步强化“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坚持绿色发展、生态优先,建设宜居之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该市加快国家低碳城市试点和气候适应型城市试点建设,建成区绿地率、绿化覆盖率、人均公园绿地面积分别达43.6%、44.9%和15.2平方米。
四年来,淮北独创的“七步造林法”让矿山修复之后成为市民休憩的景点;四年来,破解塌陷区土地治理难题的脚步从未停歇,至今累计治理塌陷区18.63万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四年来,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始终坚守。四级河长名、护河员名全面守护大小河流,水清岸绿风光美……
如今的淮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美丽画卷徐徐展开。尤其是绿金中央公园环抱的绿金湖,还承担为皖北解渴、调节淮河乃至长江水位的重任。
淮北市获评全国绿化模范城市、中国绿色发展优秀城市、国家森林城市等荣誉称号,并捧回国家11家部委和单位联合颁发的第十届“中华环境奖”奖杯。
动力转换
开放发展建设兴业之城
四年来,淮北以改革破除体制机制弊端,以开放集聚要素资源,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
淮北深化改革积极争当排头兵,稳步实施27项国家级与20项省级改革试点,扎实推进去降补、放管服、财税金融、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城市信用建设等改革,金融服务、房产超市等多项改革;城市信用体系建设位居全国第四,成为国家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示范城市。深改工作连续四年保持全省领先;“一网、一门、一次”改革深入人心,项权力事项、行政审批事项实现“最多跑一次”。“四送一服”集中活动在年度全省综合评估中位列第一,获省政府通报表扬;盘活整合政府资产,移交建投集团管理运作,企业总资产突破亿元,成为全国地级市中快速健康发展的建投之一。
淮北市还坚持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仅至年累计引进项目个。淮北经济开发区目前已晋升省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该市加快融入长三角步伐,与沪苏浙等7个城市率先成立长三角产业创新城市联盟,成功举办长三角开发区协同发展联盟项目对接会;列入淮河生态经济带发展规划范围,成为规划建设的“淮海经济区”重要城市;与苏鲁豫皖四省10市共同签署《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战略合作框架协议》,承办年淮海经济区协同发展座谈会。
民生优先
共建共享成就幸福之城
淮北认真贯彻落实共享理念,让转型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地惠及全市人民,群众获得感持续增强。
民生投入占财政总支出始终保持在80%以上,民生工程连续多年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城镇、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连续多年高于GDP增速。
值得一提的是,年,淮北从文明创城梦到开通高铁梦,从拥湖发展梦到淮水北调梦,从煤化工振兴梦到群众安居梦……六个美好梦想变成现实。
淮北市22年持续创建全国文明城市,终以全国第三、全省第一的成绩跻身第五届全国文明城市。位市民入选中国好人榜,人口占比位居全国第一。
该市创新推行“一组一会”党建引领下的乡村善治之路,打造新时代“枫桥经验”淮北版;一一破解过去房地产领域因规划管理不规范、手续不健全导致的“难办证”以及部分项目工程烂尾等历史遗留问题;持续改造老旧小区,四年改造棚户区14万多套,40多万名群众蜗居变安居;以淮海战役“全民动员全面动员全力支前”精神推进脱贫攻坚,至年高质量完成22个贫困村、人的脱贫任务。
淮北市连续十年获评全省综治工作(平安建设)先进市,“皖北最稳定的城市、全省最稳定的城市之一”局面持续巩固。近5年该市吸纳市外人口5万余人,成为全省三个人口净流入城市之一。
本版策划:记者部
本版撰稿:本报记者丁贤飞本报通讯员黄顺
本版图片:淮北市委宣传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553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