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夏”时节,行走在皖北大地,与种粮大户攀谈,个个笑得合不拢嘴,一场大丰收让农民种粮的心劲又提升了一大截。“这段时间,很多人打听哪里还能包到地。种完玉米我也算算,想再流转点。”阜阳市颍州区王店镇种粮大户王平强反映。
面积是丰收的基础。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采取“长牙齿”的硬措施,全面压实各级地方党委和政府耕地保护责任,中央要和各地签订耕地保护“军令状”,严格考核、终身追责,确保18亿亩耕地实至名归。
安徽是农业大省,也是粮食输出大省,扛稳粮食安全担子,就决不能在耕地问题上出现闪失。为此,我省强化藏粮于地,全面落实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积极推进“小田变大田”,持续提高耕地质量,加快恢复撂荒抛荒地生产,加强项目用地征收管理,牢牢守住耕地数量、质量“双红线”。
阜阳是国家大型商品粮生产基地,粮食产量常年保持在亿斤以上。“保面积就是保产量,通过完成‘两区’划定,开展‘大棚房’问题专项整治和农村乱占耕地建房问题专项整治,阜阳把有限的耕地资源优先用于粮食生产,确保每年种植面积不少于万亩。”阜阳市农业农村局种植业科科长侯子建说。
以“长牙齿”的硬措施,保护耕地。去年9月,全省范围内推行“田长制”,加快形成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覆盖无死角的耕地保护新机制。目前已经建立了省市县乡村五级“田长制”责任体系和相关配套制度,约3.4万名田长、14.1万名巡田员工作在耕地保护第一线。
全面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近3年来全省每年粮食种植面积均超过1亿亩,高于国家下达的任务,且呈现逐年增加态势。今年全省夏粮面积约万亩,较上年增加10万亩,增长0.26%;较年增加42.2万亩,增长1%。“十四五”期间,我省将确保粮食面积每年稳定在1亿亩以上,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亿斤以上。稳面积,为丰收提供可靠保障。
“改革以后,公司通过集约化、科学化经营,综合运用缓释、生态种植等技术,肥料和农药使用效率分别提高20%、30%,今年夏粮亩均节本余元,亩均粮食产量提高斤以上。”在濉溪县五沟镇庙前村,看着刚收下的金灿灿的麦子,中化农业皖北片负责人周海庭高兴地说。
他说的改革,就是我省正在推行的“一户一块田”改革。庙前村是淮北市“一户一块田”改革试点村,年被确定为高标准农田示范区。通过推行改革,村里不仅新增有效耕地亩,而且为高标准农田建设扫清障碍,如今沟、路、渠、桥、涵等农田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小块并大块之后,适应专业化、规模化生产。最终村里选择与中化现代农业有限公司合作,以每亩0元价格流转土地。“村民收益仅地租一项,每年亩均增收元以上。村集体并田后每年新增地租收益74.7万元,另增托管服务费20万元,今年村集体收入有望达到万元。”庙前村党支部书记张峰说。
截至目前,五沟镇87个村民组完成改革,并田到户耕地5.1万亩,占全镇耕地四分之一以上,流转土地1.2万亩,仅此一项直接带动农户增收万元。
6月5日,专家组对涡阳县楚店镇后水波村张林森家庭农场示范区进行测产,实收亩产.18公斤,刷新全省纪录。“除良种良法配套外,最重要的支撑因素是农田建设。”专家组成员表示,高标准农田建设增加了土壤的保水保肥率,解决了灌溉与排涝问题,为农业机械化作业提供基础条件,同时防护林建设有效地减少了干热风危害。
目前全省已建成高标准农田超过万亩,抗灾稳产能力显著提高。近期,省农业农村厅又出台高标准农田建设规划,明确提出通过新增建设和改造提升,确保到年建成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万亩高标准农田,以此稳定保障亿斤以上粮食产能。(记者史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8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