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是一个国家和一个民族的灵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安徽省濉溪县南坪中心学校——一所地处偏远的农村学校,砥砺奋斗几十年,取得了骄人的成绩,其原因归结为重要的一点,那就是——校园文化的力量!以文化传承夯实基础,靠文化推动学校持续发展南坪中心学校的发展壮大,绝不是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始建于年,校名几度更易。其所在地南坪镇北临古老的浍河,素有“浍南雄镇”之称,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先秦祖先有诗颂曰“汴浍燎兮,月出皎矣;浍浦云腾,日之夕矣。”;东汉末年,神医华佗在此行医,播撒了济世行善的种子,南坪中心小学院内,曾有华佗庙以纪之;“浍仙牛”的传说,传递出舍身取义的精神;“南坪阻击战”在淮海战役中也是关键的一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多年来多年来,南坪大地更是涌现了许多灿若星辰的英模。南坪教育文化就诞生于这块英雄的土地。南坪教育早期的文化理念是原始和零散的。直到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才形成了“德育为首,教学为主,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90年代中期,教育改革的声音渐强,当时的南坪中学“引,读,授,练,结”五步教学法,曾于年获第三届苏步青数学教育奖提名奖,其后,又融入了素质教育的元素。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理念的创新发展,学校早期的教育文化,已远远不能满足发展的需要。进入21世纪,特别是年中心校成立以后,南坪教育文化建设进入了发展的快车道,以黄渊为校长的领导班子,对管理、教学、后勤服务、基础设施建设和绿化美化等方方面面,进行了系统的总结、提炼和升华,然后充实、完善和提高,逐步上升到了现在的“朴智勇雅”的文化层面。即从生命教育的本质出发,坚持“以德促智,以德促建,以德促行”的发展战略,从“文化多品,文化多元”的视角,孕育出南坪中心学校“勤勉,日新”的校园精神,熔铸出“正心尽善,正行尽美”的校训,打造出“自立自强,求实求新”的校风、“敬业乐群,精研善导”的教风和“与美相伴,与责同行”的学风。纵观南坪中心学校教育文化的发展轨迹,凸显了继承、发展和创新的特点,这种教育文化理念的形成,首先根植于中华民族年的文明,立足于南坪这块古老的土地,得益于南坪中心学校全体师生的实践和思考,探索与创新,正是这种优秀教育文化的传承,才推动了南坪教育几十年来的持续发展。沉下心来做教育,静下心来教学生,凝聚人心谋发展,正是这种教育文化的体现。沉稳内敛而不失优雅,是“领头羊”黄渊给人的第一印象,也是南坪中心学校现在的主体形象。以朴雅文化立德树人,靠高尚品德引领学校健康发展南坪中心学校对师生思想品德的培育和引领是持之以恒的,是立足于“朴雅”文化的。“立德树人”,强调的是先“立德”,立师德,然后才能“树人”。学校首先抓住“师德”这个“牛鼻子”,先从教育者做起,以形成上行下效的格局,学校每周一次的政治学习是雷打不动的传统,学理论,学法规,析案例,树榜样。同时结合师德教育和行风建设,开展师德标兵评选,师德标准评价,师德论坛等活动,每期评选出的师德标兵在文化墙上公布,在校报上介绍先进事迹。特别是师德评价,对教师触动很大,教师和教师互评,领导和教师互评,学生对老师测评,确实让每一位老师“红了脸”、“流了汗”,爽快的老师当场就表决心,还有一部分事后写了反思。学校成立了由资深名师和退休领导组成的师德师风监督小组,进行日常巡查和考核,使各项工作落到实处。持之以恒的工作,使优良的师德师风内化为一种自觉,一种习惯,形成了一种师德文化——坦荡高尚,无私奉献。在对学生的德育教育实践中,学校按照“朴雅”文化的内涵,从教育规律和青少年成长规律入手,不搞“拔苗助长”,不搞“大水漫灌”,而是把德育渗透到学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点点滴滴,做到年年有规划,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日日有展示。课堂是德育的主阵地,各学科业务学习和集体备课必有体现,课堂教学“文以载道”,每节课必有表述,宿舍餐厅,道路楼面,校园处处有德育:荣誉墙提升学生的自豪感和荣誉感;社团活动开拓学生视野,培养学生凝聚力和团队意识;国旗下的讲话,培养学生爱国主义情怀;餐厅文化提醒学生勤俭节约,珍惜劳动成果;宿舍文化唤起学生团结互助和自立自强等等。包括亭台廊道,雕塑雕刻,道路墙体,甚至功能楼的命名,花草树木草坪的修剪等,都发挥着德育功能,都诉说着一种文化。在这种氛围中,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公德意识,遵纪守法意识,文明行为,顽强意志等,都在潜移默化中形成了。南坪中心学校还构建了学校、家庭和社会“三位一体”的德育模式,使三者相互沟通,相互衔接,相互补充,促进了学校教育、家庭教育和社会教育的和谐统一发展,取得了良好的德育效果。以朴雅文化立教育人,靠人才和质量保证学校高效发展让我们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zl/37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