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穷日子、迎来新生活后,脱贫户生产生活条件改善了,如何有效防止新贫返贫现象、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一直牵挂着镇村党员干部的心。
近日,濉溪县临涣镇大高村的扶贫大棚里,党员志愿者深入田间地头开展辣椒种植培训,宣传种植政策和农技知识,指导农户移栽辣椒苗。“以前我们没有技术,在家没办法赚钱。现在好了,在政府支持下,村里带领我们种植辣椒,党员干部经常来帮忙。今年,靠着我家这几亩大棚,增收几千块不成问题。”大高村种植户王敬江开心地说。
这是濉溪县深入推进党史学习教育,积极为群众办实事的众多事例之一。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濉溪县坚持在“实”字上下功夫、在“新”字上求突破,紧扣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开展了一系列接地气、聚人气、冒热气的活动,推动党史学习教育走深走实。
上下合力推进党史活动掀热潮
“要紧密结合濉溪实际,高标准高质量抓好党史学习教育,为推动濉溪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证。”3月10日,濉溪县召开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吹响抓落实的“集结号”。围绕学史明理、学史增信、学史崇德、学史力行,全县各级各部门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迅速形成学习贯彻浓厚氛围。
团县委根据青少年需求,组织“红领巾学党史”主题队课,传承红色基因;县直机关工委围绕庆祝建党周年,开展“庆百年华诞看濉溪发展”图片征集,讴歌百年巨变;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结合乡村振兴,举办“银杏树下学党史”系列活动,传播革命精神;县委党史办紧扣“学史增信”,推出《濉溪党史印记》等党史题材短视频,厚植爱国爱党情怀;县关工委追寻革命足迹,组织创作《濉溪英模故事汇》;双堆集镇精心策划红色文旅线路,邀约“春游打卡地·红色双堆集”采风活动;县融媒体中心聚焦高质量发展成果,开展“乘坐公交看濉溪”系列采访……一系列主题鲜明、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不断把党史学习教育推向高潮。
创新宣讲载体党史知识记心间
“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推车推出来的!”在临涣古镇午后的老茶馆里,党史宣讲员王士宏讲述着党史故事《信仰的力量》。临涣镇结合当地群众饮茶习俗,巧妙利用茶馆人流量大、信息传播快的特点,将遍布林立的茶馆提升打造为党史学习教育的“桥头堡”,组建“代代红”“党章红”“夕阳红”“巾帼红”“领巾红”“志愿红”六支百姓宣讲团队,结合当地革命事迹,创作不超过10分钟的淮北大鼓、坠子、戏曲等群众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用临涣方言版本宣讲,“党”味浓郁、“土”味十足,深受群众欢迎。
为全面普及党史知识,推动党史学习教育深入人心,濉溪县组建了县委党史宣讲团、“红心向党”宣讲团、“五老”宣讲团、青年宣讲团、“小喇叭”志愿宣讲团等党史宣讲队伍,探索创新群众喜闻乐见的宣讲形式,常态化开展党史宣讲进机关、进社区、进农村、进企业、进学校、进军营“六进”活动场次,受益群众达1.6万人。
延伸服务触角党史教育显成效
学好党史重在将“力行”落到实处。濉溪县坚持把“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作为一项贯穿全年的长期性活动,创新为民服务方式,列出惠民项目清单,着力解决就业难、上学难、看病难、办证难等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涌现出一批典型做法。
该县数据局在政务中心公安综合窗口开展预约周末办证服务,最大程度解决群众办证难问题;县税务局推出“e税”远程办税便民服务,进一步优化办税流程、降低办税成本、提高办税效率;县人社局开通12个“综合服务制”窗口,89项服务事项实现简办目标;县公安局出台18项便民利企措施,及时向社会公开;县医院优质医疗资源进村入户,基层群众患有小病、轻病在镇村就能得到解决;县档案馆开展“零推诿、零积压、零差错、零投诉”服务,让查档群众“只跑一次”;县教育局实施引进优秀教师计划,有效解决城乡师资力量短缺问题等,切实把党史学习教育成果转化成为民办实事的举措。
截至5月底,濉溪县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场次,参与党员志愿者2.6万人次,受益群众达35万人次。(王晨李飞飞)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54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