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又名古茶镇,境内的茶馆始建于明代末年,茶文化有着多年的传承,全镇现有茶馆22家,不仅是群众休闲娱乐的重要场所,也是人们评判是非、化解矛盾的民间舆论场。
近年来,临涣镇党委结合本地实际,坚持党建引领,依托当地茶馆设立调解中心,并成立临时党支部,做到“三地”并重,引领各方力量共同参与基层社会治理,延伸党建工作“触手”,使小茶馆成为化解社会矛盾、开展理论宣讲、联系服务群众的主阵地,形成一道“南有六尺巷,礼让共和谐;北有一壶茶,一笑泯恩仇”的独特风景线,初步探索出具有地方特色的现代版乡村治理新模式。
强化党建引领
打造“三治融合”基地
临涣镇从整合调解力量、规范调解行为入手,由临时党支部统筹协调,将原本散乱的调解力量整合为专业的调解团队,把原先自发的调解行为纳入法治轨道,并进一步强化调解结果的道德约束,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将和谐稳定创建在基层,推动了自治、法治、德治“三治”的有机融合。
突出政治引领作用。临时党支部依托临涣镇调解中心成立,支部书记由中心主任担任,现有党员28人,都是长期活跃在调解工作一线的党员干部。党支部把关定向调解中心制定规章制度和推选成员,注重吸纳既有较高威望、又是政治可靠的同志,强调在调解工作中要严守政治规矩、树立大局意识,确保党支部对中心各项工作的组织领导。
彰显凝聚人心作用。随着调解工作步入法治化、常态化、制度化轨道,临时党支部团结汇聚了更多热心调解工作的人士,临涣镇调解中心成员也由创始时的7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人,拥有“老支书团队”“兵哥团队”“闻风到团队”“街长团队”四个志愿者团队,累计调解各类纠纷余例。“老支书团队”的12名成员都是从村支部书记位置上退下来的老党员,他们有威望,有经验,有热情,经常被纠纷当事人主动找去参与调解,其成功率也接近%,为志愿者团队树立了标杆。
发挥党员先锋作用。临时党支部党员身先士卒,率先垂范,不仅主动介入复杂的纠纷、难解的问题,热情为当事人服务,还注重加强业务学习,不断提升调解本领。支部书记、调解中心主任王士宏,多年潜心于调解工作,总结提炼出“一杯茶”调解法,每年调解各类矛盾纠纷近件,调解成功率超过90%。截至目前,临时党支部党员2人荣获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称号,3人荣获淮北市最美人民调解员称号,茶馆调解委员会被评为全国模范人民调解委员会。
临时党支部书记、镇调解中心主任,全国人民调解先进工作者王士宏讲党课。
大力开展宣讲
抢占意识形态高地
临涣镇利用茶馆人流量大、人员聚集的特点,将宣讲的阵地直接建在茶馆中,临时党支部发挥牵头作用,引领宣讲队伍不断壮大,宣讲内容日益丰富,宣讲活动多姿多彩,让理论宣讲深入基层、贴近群众,让广大群众能够“听得懂、坐得住、记得牢”。
创设宣讲载体。近年来,临涣镇先后在茶馆建立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理论宣讲示范基地、法治讲坛等,由临时党支部统筹管理,通过文明实践活动、微课堂、普法宣讲等形式,宣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宣传党中央大政方针,普及法律法规知识等,每年举办各类宣讲活动60多次,听众余人。临时党支部通过综合调研后创新打造的微课堂尤其受到群众欢迎,从群众看得见、摸得着的小事切入宣讲当前的大事要事,时间不超过15分钟,以短平快的宣讲节奏形成深入人心、久久回响的宣讲效果。
壮大宣讲队伍。为鼓励广大群众投入宣讲,构建宣讲大格局,临涣镇开辟“草根”宣讲模式,吸纳民间艺人、老退休干部、老教师、各级道德模范40余人为宣讲团成员,成立了“乡村小喇叭”宣讲志愿服务队。在临时党支部的指导下,深入挖掘先进人物的典型事例,注重以身边事教育身边人。每人配备一个小喇叭,在环境适合的情况下即兴开展宣讲,就地宣传他们挖掘出的先进典型,让小喇叭的声音响彻临涣。
创新宣讲方式。为使宣讲更接地气,在临时党支部的支持下,宣讲人员打破一人讲、众人听的常规,设立多个互动环节,鼓励现场群众谈心得、提问题。邀请民间艺人重新编排宣讲内容,用大鼓书和小品等形式进行传唱,将理论宣讲与群众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有机结合,每年表演近场,吸引听众余人。淮北大鼓传承人李宝聚被吸纳为宣讲团成员后,先后创作了《反邪教》《论脱贫》等作品,并以茶馆为基地义务演出,弘扬传统文化,宣传党和国家的好政策。
直面群众关切
巩固服务群众阵地
临时党支部的成立让茶馆成为党和政府联系群众、凝聚共识的重要平台,打通了联系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有意见跟党员唠唠、有需求找党员倾诉、有困难向党员反映成为茶馆周边群众的共识,小小茶馆见证了党群连心、鱼水深情。
倾听民声民意。近年来,临涣镇党群连心室、人大代表谈心室、政协委员连心室、妇女微家等先后进驻茶馆,临时党支部根据收集到的社情民意,定期安排支部党员或邀请其他党组织代表到党群连心室与群众面对面交流。截至目前,各方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余条,形成议案、提案、调研报告等余份。年夏季,因雨水过大,部分村民房屋进水,影响生活,且存在安全隐患,这一问题通过驻政协委员连心室的政协委员在第一时间反映到了镇政府,不但当即组织人力物力进行排水,又在当年秋季开展了下水道清理与改建工作,彻底解决下水阻塞问题,得到群众的一致好评。
心系群众所需。临时党支部的建立让茶馆周边群众有了主心骨,大小事情都会到支部寻求帮助。临时党支部也多次组织党员主动上门,实地解决问题余个,让群众足不出户接受贴心服务。年8月,湖沟村50户村民与土地流转承包人发生纠纷,临时党支部得知后,安排4名党员深入实地了解情况,将调解场所放在了村民家中,放在了田间地头,先后3次上门调解,最终感动双方当事人,顺利解决了纠纷。
服务地方经济。临涣茶馆周边商户林立,多经营临涣当地特产,虽然产品质优价廉,但多为家庭作坊,无法销往外地,产量销量受限。针对这一情况,临时党支部党员各自发挥所长,帮助商家改良工艺,注册商标,创立品牌,并联系经销商、电商平台等,帮助打开销路,增加收入,在让临涣特产走出古镇的同时,也让更多商户树立了品牌意识,加快了产品升级,提振了发展信心。年9月29日至10月1日,临涣镇举办古镇特产展销会暨美食评比大赛,临时党支部党员奔走于展会现场,开展志愿服务,宣传名优特产,帮助50余家参展商户和贫困户实现销售收入突破30万元。(作者单位:安徽省淮北市委组织部)
临涣镇举办古镇特产展销会暨美食评比大赛。
编辑:刘文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yf/24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