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汗青·刘欣华

皮日休(约公元一一年),唐文学家。襄阳(湖北襄阳市)人,字逸少,后改袭美,又号醉吟先生,亦称醉士,又曰醉民。早年住鹿门山,自号鹿门子,又号间气布衣。性郁涎,能文章,大中末年,移家宿州之符离。咸通进土,曾任太常阵士,后避广明之难,隐居宿州,晚年病卒符离,葬于安徽宿州符离东顺河集濉河北岸,墓今犹存。

皮日休非常崇拜白居易,可以说是白居易的第一粉丝。《襄阳人物志》记载:“咸通四年〈〉年春,离襄出游,”他首先到洛阳石窟,看“堂开洛水,社结香山”的白居易遗址。皮日休“咸通六年(),他到长安参加进士考试,次年落第退归于寿州(今安徽寿县),编定了自己的诗文集《皮子文薮》,又次年(咸通八年),他再度应试,以榜末及第。”《襄阳人物志》记载:“次年(咸通九年)游苏州,为刺史崔璞军事判官,常与陆龟蒙唱和,并称皮陆,曾入朝为著作郎,太常博士,出为毗陵(今江苏常州)副使”。他在任职期间,非常怜悯百姓,例如交皇粮“如何一石馀,只作五斗量”,他为民请命,从此官民同斗、同秤。《中国古代文学史》记述皮日休:“大约在乾符五年()左右,他参加了黄巢农民起义军,”为黄巢幕僚。起义军经过南征北战,进入长安,《中国通史》记载:黄巢农民起义军“于公元年元月16日(广明元年12月13日)建立大齐政权,年号金统,授皮日休为翰林学士,”“为起义军起草文告、赦书等。”由于黄巢内部分裂,“李克用率四万骑兵攻入长安,起义军十五万迎战,遭到大败,只好撤出长安,转移到淮河中游地区,攻打陈州(淮阳),打了三百天也没有攻下来,而且损失惨重,黄巢只得下令撤围。”黄巢起义军于公元年6月17日,在山东狼虎谷被李克用军队包围,黄巢力竭自杀,因为崇拜白居易,皮日休便携家小悄然来到宿州符离隐居。《中国通史》评论:“黄巢领导的农民起义,最后虽然失败了。但他们转战了十二个省区,建立了大齐政权。并且第一次提出‘冲天’、‘均平’思想,把我国农民革命斗争推向一个崭新的阶段。”“冲天”、“均平”的政治主张,皮日休是主要的倡导者。他能在封建王朝的唐代,倡导如此政治主张,是了不起的。

皮日休少时家寒,青年不得志,对人民的疾苦有所了解。在文学创作方面,如《橡媪叹》一诗中云:“……吁嗟逢橡媪,不觉泪沾裳”,对贫穷百姓的悲惨命运充满了同情。皮日休是继白居易之后的现实主义作家、诗人。其著作有《皮子文薮》十卷、《胥台集》七卷、《别集》七卷、《鹿门家钞》九十卷、《松陵唱和集》十卷、《吊江都赋》一卷。他为人师表的崇高风范,一直受到人民的崇拜。他的作品广为传颂而不衰。其作品的显著特点是:“讲究格律,侧重抒情,贴近生活,与时俱进。”如《双山九老会赋》:“视富贵如浮云,厌听说暮岁登科之梁灏;遭日寇滔天之乱,剩此余生。较子牙钓渭之年,也还不老;任悠游岁月舒长,阅多少英雄淘汰。”由此可见,皮日休文化底蕴很深。

皮日休是中国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的作品朴质刚健,揭露了唐末统治阶级的残暴腐朽,反映了劳动人民遭受压迫和剥削的痛苦。这一点和白居易十分相像似,他的小品文如《鹿门隐书》、《读司马法》、《原谤》,具有比较强烈的战斗性。多采取托古讽今的手法,对统治阶级进行有力的抨击。

皮日休的作品影响极为深远。对于他的生平事迹,历有考证和研究,如:孙光宪《北梦遗言》、钱易《南部新书》、尹洙《大理寺丞皮子良墓志铭》、陶岳《五代史补》、陈振孙《直斋书录解题》、计有功《唐诗纪事》、辛文房《唐才子传》、《宿州志》等。近人考证的有:缪钺《皮日休的事迹思想及其作品》、李菊田《皮日休生平事迹考》、萧涤非《论有关皮日休诸问题》、张志康《皮日休究竟是怎样死的》等。封建王朝时期,起义军失败了,就称为“寇”、“贼”等,宋代庆历年间,名士皮子良字公弼,是皮日休四世孙,为了避嫌,可能在江浙葬有皮日休衣冠塚。写了个《墓志铭》:“吴越时,中原隔绝,乃有妄人造谤,谓袭美堕节巢贼。宋景文喜取小说入正史,公弼欲辨之。”正史已记载,在那宋代的封建王朝,为官必须避嫌。根据《墓志铭》进行分析,江浙葬有皮日休衣冠塚。

鲁迅对皮日休给予了高度评价,称赞他“是一蹋糊涂的泥塘里的光辉的锋芒”。的确,皮日休没有因为生在那个“泥塘”一样的晚唐而失去本身的光芒,也没有因为统治阶层的封杀而失去他在文学史上应有的地位。他被后人称作是“咸通间的诗史作家”,是“晚唐诗歌最后的璀灿。”

皮日休是我国重要的历史人物之一,他无论在政治上、文学上都能与时俱进,乐为人民鼓与呼。他认为:“古之置吏也,将以逐盗;今之置吏也,将以为盗。”又说:“古之官人也,以天下为己累,故己忧之;今之官人也,以己为天下累,故人忧之。”正是基于这种认识,在写出许多深刻揭露黑暗现实的政论同时,他身体力行地参加了许多知识分子往往不敢的“犯上作乱”的农民起义,成为“贼”成为“异类”,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胆识和胸襟。

早年的辗转流离,加上后来的黄巢兵败,给皮日休带来了生命的坎坷。但是经历了沧桑事变的皮日休隐居宿州,他的精神并没有隐居,在他生命的后十多年,美丽的濉河平原养育了他,呵护了他的创伤,也启迪着他给了他无尽的创作源泉。他的思想变得更加敏锐而深邃,正像淬炼过火的投枪与箭镞。

《宿州志》记载:皮日休“流寓宿州以终,墓在濉河北岸”。经查证:皮日休墓在今安徽宿州埇桥区符离镇符离村东濉河北岸,石门尚存,上题“皮日休之墓”。

皮日休在宿州作的《汴河怀古》诗是这一时期诗歌的代表作之一:

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就是说,隋朝虽然亡于运河之役,可是毕竟还是修通了绵延里贯通南北的大运河,假如没有当年隋炀帝铺张奢糜巡游江南的事,那么隋炀帝的功绩和大运河给后世所带来的利益,甚至可以和治水的大禹相提并论了。古人颇具辩证色彩的评价,不仅道出了隋炀帝的功过,也指出了大运河的开凿虽劳民一时,但利在后代、利在民族的客观事实。这是一种全新的观点,身为唐朝子民,敢为隋炀帝翻案,皮日休算是胆子大的,有点狂的味道。他的《汴河怀古》另一首,同样充满了对汴水的称颂:

万艘龙舸绿丝间,载到扬州尽不还。

应是天教开汴水,一千余里地无山。

值得宿州人骄傲的是:对皮日休影响最大的白居易和韩愈都曾长时间生活在宿州,生活在皮日休隐居的濉水之滨。同一块土地生活,给平素就喜欢白、韩的皮日休提供了千载难逢的机缘。“同声相求同气相吸”,徜徉于白、韩生活过的地方,凝想大诗人的作品,皮日休一定得到过许多来自前辈的信息。

在宿州,皮日休还写了不少歌咏宿州风物的诗,《寓宿州和陆鲁望(陆龟蒙)白菊诗》就写得很美:

已过重阳半月天,琅花千点照寒烟。

蕊香亦似浮金靥,花样还如缕玉线。

玩影冯妃堪比鲜,炼形萧史好争妍。

无由摘句牙箱里,飞上方渚赠列仙。

皮日休长眠于宿州埇桥,长眠在濉水之滨。黄土一堆掩诗魂,宿州人不仅安抚了皮日休凄惨的晚年,而且把诗人的作品融入了地域文化的精神家园,世世代代传了下来。他和白居易、韩愈、王绩一样,都将永远活在宿州人的心中。当地政府正在修建园、景、亭分别纪念在文学建树上已经彪炳史册的白居易、韩愈、皮日修等唐代大诗人。

参考文献:

明·弘治版《宿州志》

清·光绪版《宿州志》

皮子文薮(皮日休文集)四部丛刊全二册

作者:皮日休

出版社:商务印书馆

年代:民国(-)

皮子文薮

作者:(唐)皮日休著萧涤非郑庆笃整理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皮日休诗文选注

作者:申宝昆等

出版社:上海古籍出版社

出版时间:

作者简介:

赵汗青:男、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淮北,资深记者、文史作家、文化学者、博士。起先后任安徽经济报宿州记者站站长、中国新闻杂志社副总编、天下时报网总编。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会长。已出版20万字军事历史小说《垓下之战》等九部作品。

刘欣华:女、汉族、安徽宿州人,祖籍蚌埠,英文翻译、文化学者、博士。曾任某市中学校长、美国麓鹿出版社社长、盐城市规划市政设计院安徽分院院长。宿州市白居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有一千余篇散文、随笔、游记、译文散见于海内外各媒体上。代表作有:美国缅因州赏红叶、秋风中的圆明园、爱上临海、西塘·等那一笼烟雨等。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wh/36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