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知名雀斑医院 http://m.39.net/news/a_9355969.html

“大棚经济”助转型

2月14日,临涣天佑家庭农场的西瓜大棚里,种植户雷李正在栽种最后一批瓜苗,再有两个多月,这些绿油油的瓜苗将结出一个个“皮薄脆甜”的大西瓜上市销售。

(种植户雷李在大棚内栽种瓜苗)

该农场位于临涣镇夹河村,成立于年,多年来始终坚持“精品化、规模化”的经营模式,通过土地流转等方式,逐渐从最初的80亩扩大到现在的亩,与长三角地区各大市场签订长期西瓜供应合同,年销售额近50万元,于年获评“市级示范家庭农场”、年获评“‘淮优’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

(年以来“淮优”区域公共品牌农产品公示)

临涣天佑家庭农场的“西瓜大棚”是临涣镇发展特色种植业的一个缩影。近年来,临涣镇以“土地流转”为抓手,不断整合资源、多点发力,加快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特别是以家庭农场为依托大力发展“大棚经济”,深入推进农旅融合发展,逐渐探索出一条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路子,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落地见效。

选树典型“齐致富”

年,临涣天佑家庭农场种植“露地西瓜”亩,采摘期间每天用工20多名,亩产约斤,七月中旬上市销售,按市场批发价每斤0.5元计算,亩产值约元。同时,种植“大棚西瓜”20亩,采摘期间每天用工10多名,头茬西瓜亩产约斤,四月下旬上市销售,按市场批发价每斤2元计算;第二茬西瓜亩产约斤,六月中旬上市销售,按市场批发价每斤0.6元计算,则“大棚西瓜”亩产值可达元,约为“露地西瓜”亩产值的3.2倍,经济效益显著提升。

据了解,在“大棚西瓜”产业发展过程中,夹河村村“两委”成员积极发挥作用,坚持“示范引领、典型推动”的发展思路,通过协助种植户引进优良品种、扩大种植规模、享受产业奖补、办理小额信贷等方式,不仅让其赚了钱,更带动了周边近30户农户增收,让温室大棚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绿色银行”。

“都是手上的活儿,就地打工很方便。”常年在天佑家庭农场务工的村民雷明标说,他把家里的12亩土地全部流转给了种瓜大户,每年不仅可以获得元的土地流转费,而且在西瓜采摘期间,每天还可以得到80元的工资收入。

二手瓜棚有“巧思”

值得一提的是,天佑农场的西瓜大棚所使用的几乎都是“二手”钢管,雷李将外出考察学习到的设计巧思融入到大棚结构的优化加固中,通过“变废为宝”,节省了近50%的建设成本,并形成了以“3层钢架覆膜+2层拱棚覆膜+1层地膜”的“6层膜”种植模式。得益于这种独特的种植模式,雷李家的大棚西瓜每年都能在全市范围内首批上市。

(二手瓜棚“变废为宝”)

(二手瓜棚“变废为宝”)

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自家西瓜大棚里,雷李时不时地就给周边农户讲解专业农技知识,引导村民改变观念,整合土地资源,搞特色种植,走专业化之路。“我每年都会自费到萧县、砀山学习西瓜种植技术,回村后就将学到的经验分享给我们村其他种植户,也算为我们村西瓜产业的发展出点儿力。”雷李说。

西瓜产业不仅为夹河村的村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收益,也让百姓们看到了致富的希望。下一步,临涣镇将进一步利用好土地资源,依靠龙头带动,加快推动以西瓜产业为主导的绿色食品产业全链条升级,为实现乡村振兴添砖加瓦。(撰稿:刘雪拍摄:刘雪)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3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