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运河安徽段北承河南商丘,南接江苏宿迁,流经安徽淮北、宿州两市,是隋唐大运河承上启下、连通东西的重要河段。其中,淮北濉溪县柳孜运河遗址、宿州通济渠泗县段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近年来,在大运河文化带和国家文化公园建设背景下,安徽省立足国家战略,结合安徽经验,统筹推进、积极谋划,形成了良好的大运河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利用格局。本届世界运河城市论坛上,淮北市濉溪县文物局长李彬,向我们分享了世界遗产柳孜运河遗址的保护传承利用和文旅融合发展实践。
张莉摄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为安徽省唯一标志性工程
柳孜运河遗址所在地淮北市濉溪县百善镇柳孜村,古称柳子填,始建于东汉,因隋炀帝开掘的大运河之通济渠段穿镇而过逐渐繁荣,成为唐宋时期淮北地区的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重镇,“运漕商旅,往来不绝”。柳孜运河遗址于年、年先后经过两次考古发掘,发现宋代河堤、虹桥遗址、木岸狭河、金代驿道等重要遗迹,出土8艘木质沉船以及大批陶瓷器、骨角器、石锚、铜钱等重要文物,是隋唐大运河水工设施遗址的首次发现,填补了运河考古的多项空白。该遗址被评为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是年国务院公布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年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大运河濉溪段有‘一点一段’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其中,‘一点’指的是柳孜运河桥梁遗址,‘一段’指的是柳孜运河遗址。”李彬告诉我们,有专家学者通过对比研究,发现柳孜出土的这座桥梁正是《清明上河图》中著名的宋代虹桥。
濉溪县以重点项目为抓手,在勘探、发掘、文物调查等大量前期工作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经济社会与文旅发展状况,编制了《柳孜运河遗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规划》。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项目被确定为安徽省大运河文化带的唯一标志性工程,列入安徽省重点项目。“我们在规划中谋划了10个项目,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环境综合治理、游客管理服务中心、考古模拟体验区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5个项目进入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项目库,其中永久性保护大棚建设为重点项目,其他4个为一般项目。”在李彬的讲述中,柳孜运河遗址大运河国家文化公园建设遵循两个基本导向,一是加强管控保护,赓续运河文化千年文脉,二是注重文旅融合,推动运河文化古韵新生。
探索“运河文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
保护是传承利用的基础。李彬坦言,当年因申遗需要为柳孜运河遗址建了临时性的钢构大棚,遗址展示区存在地下渗水、四周探方壁脱落、霉变等问题。为更好地保护文物本体,濉溪县委托东南大学编制方案,计划在柳孜运河桥梁遗址建设建筑面积㎡的永久性、封闭式保护大棚,完善现有柳孜运河遗址本体保护设施及遗址展陈。该项目已报国家文物局审批,预计今年下半年开工建设。柳孜运河遗址环境综合治理是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的首个分项工程,建设内容包括:约10万平米遗产区生态修复、建设标识标牌系统、参观道路、供排水系统、供电系统等。李彬透露,该项目将于今年7月底全部竣工。此外,濉溪县将在柳孜运河遗址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约㎡的游客管理服务中心,㎡的生态停车场,以及约10公里的外围连接路、约4公里的遗址区保护围栏、旅游公测等,大力提升基础配套设施。一系列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改善柳孜运河遗址的整体环境风貌。
在全面加强遗址系统保护的基础上,濉溪县以柳孜运河文化遗产为依托,探索“运河文化+”文旅融合发展路径,打造具有运河文化元素的精品旅游景区和品牌旅游产品。李彬特别介绍了考古模拟体验区,该体验区是集运河遗产本体保护、历史环境修复及展示于一体,具有教育、科研、考古、游憩等功能的特定公共空间,相当于运河研学基地,将围绕柳孜运河遗址及出土文物设计考古探方,开发考古盲盒等,让游客在实践和游戏中了解运河遗产、运河知识,感受千年运河文脉。“我们要挖掘柳孜运河文化做出自己的特色。”李彬笑言,大运河安徽段全长公里,有水河段47公里,无水河段公里,流经濉溪县的42km全部为无水的运河故道,没有江苏段大运河水清岸绿、环境优美、乘船观光的条件,所以濉溪县重点挖掘柳孜运河遗址考古发现的科学、历史和文化等多重价值,通过有趣味、接地气的方式走近民众生活。
运河城市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应联动合作
李彬因大运河与扬州结缘。已是第二次来扬州参加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曾多次陪同领导或带队来扬州考察学习的他赞美道:扬州的确是个好地方,是一座漂亮宜居的城市,大运河文化带建设这块也走在前列。谈到大运河沿线如何联动起来,将“运河城市”品牌发扬光大,李彬表示,世界运河城市论坛提供了高规格高品质的交流互鉴平台,运河城市在国家文化公园建设中的联动合作还可以更细化更具体。他举例:某个运河城市有了经典项目,可以把案例拿出来解读,分享当时是怎么规划保护融合的,在运河城市做出了某个出彩项目的规划设计单位,也可以向大运河沿线其他城市推介。“高规格的要有,实操层面的也要有。”李彬建议为此建立常态化交流合作机制。(朱桂艳)
(大运河新闻)
编辑延晨徐蓉
一读桂艳张莉
制作曹宇
责编肖东
审稿晖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600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