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科医院是怎么样 https://mip.yyk.99.com.cn/fengtai/68389/jianjie.html

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是十九届中央纪委六次全会部署的重要工作任务。3月中旬,中国纪检监察学院北戴河校区举办了县级纪委书记、监委主任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和中央纪委六次全会精神专题研讨班,来自23个省(区、市)的位学员参加了培训。大家围绕监督保障乡村振兴重点项目顺利推进,就如何找准切入点、进一步增强监督针对性有效性进行了研讨交流。这里刊发5位同志的探索思考,以供参考。

从“最初一公里”到“最后一公里”

“我委跟踪监督产业项目实施中发现,‘黄圩果品冷库建设’项目中水蜜桃绝收、葡萄歉收,且项目投资人涉嫌违纪违法,建议终止该项目,追回补助资金……”这是针对产业振兴专项监督中发现的问题,响水县纪委监委向县农业农村局、县财政局发出的纪检监察建议。

调研发现,虽然产业振兴专项监督整体达到预期目标,但产业振兴中的短板弱项依然存在,如“急躁症”“一刀切”“造盆景”成为顽瘴痼疾,骗取项目补贴、插手“微工程”等“蝇贪蚁腐”常伴生项目全程。为此,我们聚焦产业振兴项目开展全流程、跟进式监督,把监督制度优势转化为惠民富民实效。

从产业项目建设“最初一公里”发力,前移监督关口。紧盯项目源头,从项目规划、申报立项入手,在履行监督专责的同时,注重发挥农业专家、发改委业务骨干和农民致富能手组成的监督“智囊团”作用,对申报立项的产业项目“再过堂”,督促相关部门检查审批是否合规、是否存在不切实际盲目上项目和包装“伪项目”骗取补贴资金等问题。跟进监督、嵌入监督至项目建设全过程。做好“四项监督”贯通融合,推行专责监督员、行业监督员、属地监督员实地走访镇村、企业和农户制度,收集并反馈项目建设中发现的问题,督促主管部门切实履行监管职责;在项目变更、建设、验收等各环节嵌入监督,严防偷工减料、以次充好、工程款违规拨付等现象背后的“腐利自肥”等问题;整合信访举报、阳光扶贫、小微权力监管等平台数据,通过大数据比对分析精准发现问题线索。做好以案促改“后半篇文章”,全流程跟进到“最后一公里”。针对暴露出的问题,及时向相关部门、单位制发纪检监察建议和风险提示。对产业项目建设中的廉政风险点进行全方位扫描,列出问题清单、力促整改到位,为富民产业注入更多“廉洁基因”。(江苏省响水县纪委监委施宁琳)

“回头看”杜绝假整改

监督检查的根本目的是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如果发现问题不整改,比不发现问题的后果还要坏。在推进乡村振兴实践中,有的地方、单位对监督发现的问题整改落实不到位,出现“局部整改”、前紧后松,说做不一、不严不实等问题。对此,我们坚持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相结合,扭住“回头看”这一重点,对乡村振兴过程中涉农和民生领域资金项目进行大排查大起底,探索运用“三账”工作法,力求取得扎实成效。

一是分类建账。及时下发通知,对接8个乡镇纪委,统筹衔接“四项监督”,做好案件查办“后半篇文章”,建立整改落实情况“专题账”,对发现的问题逐一建立台账并动态更新。二是按账走访。对总台账中记录的问题线索逐项排查梳理,明确“时间表”、制定“路线图”,下沉一线、靠前监督,不仅仅局限于问题线索本身的再排查,更加注重以问题线索为主线横向延伸,既深挖侵害群众利益的“蝇贪蚁腐”,又及时发现群众身边的急难愁盼问题并记录到总台账中。三是对账销号。针对走访中发现的职责外问题线索,建立转交跟进督办机制,及时转交至相关职能部门,并对照工作台账全程跟进监督,解决一项、销号一项、巩固一项。把整改过程作为解决问题、建章立制、堵塞漏洞、推动工作的过程,建立健全长效机制,督促检查相关制度的落实情况,以扎扎实实的整改成效回应群众关切,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作出积极贡献。(辽宁省抚顺县纪委监委孙衍收)

“矩阵式”监督强合力除盲区

加强对乡村振兴重点项目推进情况监督检查,仅靠单打独斗往往事倍功半。为扭转一段时间以来出现的因各自为战、合力不足,手段单一、力量分散而导致监督乏力、毫无章法的不利局面,我们统筹监督力量“一盘棋”,探索出“纪检监察室领衔、派驻集中办公+基层纪检监察协作区配合、村级监督补缺”的“矩阵式”监督体系。

深化派驻集中办公,建立派驻机构沟通协作机制,将13个派驻机构分为3个集中办公组,组外履行派驻机构各项职责,组内履行交叉互查、协作办案、指定查案等10项职责,监督“探头”作用更加彰显。加强基层协作区建设,按照就近整合、区域划分、便于指导、利于工作的原则,将全县11个乡镇纪委划分为4个协作区,建立挂钩联系、定期会商等制度,采取对口指导、提级直查、交叉办案等方式,统一调配人员、统一管理线索、统一研判案情,推进乡镇监督执纪全覆盖,有效破解不会、不敢、不想监督难题。协作区成立以来,共处置问题线索件、立案44人、给予党纪政务处分43人,一批损害群众利益的作风和腐败问题被“连根拔起”。整合村级监督力量,将原村级纪检委员和村(居)务监督委员会整合为一支队伍,任命名村级监督员,履行党务监督、村务决策公开情况监督等职责,同时加强对村级监督员的日常管理和业务培训,充分发挥村级监督“前哨”作用。(安徽省濉溪县纪委监委李登玖)

紧盯“县权乡情村点”

干工作要抓重点、抓关键。对乡村振兴各方面工作加强监督检查,必须紧盯“县里的权、乡里的情、村里的点”。这几年,我们通过强化“县权”监督、阻断“乡情”干扰、根治“村点”顽疾,贯通“室组镇村巡”联动监督机制,进一步推进监督工作走深走实。

找准靶心强化“县权”监督。明确监督重点,从监督对象、权力、任务、方法、问题和整改6个方面梳理“清单”,全面规范权力运行程序、环节和特点,压紧压实主体责任和监督责任,管好关键人、管住关键事、管到关键处,着力消除“县权”监督真空地带。协作联动阻断“乡情”干扰。将乡镇纪委划分为若干协作区,由一名班子成员统筹信访处置、监督检查、执纪审查等工作,督促乡镇党委履行主体责任,领导班子成员担起“一岗双责”;探索推行异地交叉监督检查,很大程度上减少了说情、拉关系等外界因素的干扰,有力破解了熟人社会监督难的问题。打通末梢根治“村点”顽疾。延伸监督触角,推动村级监督员聚焦各项惠民富民政策落实、项目建设等关键环节近距离开展监督检查;乡镇纪委对苗头性、倾向性问题及时开展谈心谈话、约谈提醒,发现问题线索及时移交;针对群众反映集中、问题线索较多的村开展定点监督和“拉网式”排查,重点解决作风不实、优亲厚友、虚报冒领等问题,多角度多层次强化“村点”监督。(湖北省江陵县纪委监委肖俊杰)

“纪委书记直通车”纾民困

“真没想到,一个直通车电话,化解了我5年的心结。”这是一名曾经的“老信访”发出的感慨,也印证了畅通监督渠道的重要性。针对有的信访积案久拖不决、久诉不息问题,以及群众来访举报多为业务内和业务外交织等特点,我们建立“纪委书记直通车”机制,推动化解涉及乡村振兴领域的信访案件办理,及时回应群众诉求。

“纪委书记直通车”一方面指“电话直通车”,即面向社会公开区镇(街)两级纪(工)委书记的联系电话,做到专人专号、专人负责,确保24小时畅通,实时做好信访引导、答疑解惑,为广大群众表达诉求、反映问题提供更加便捷高效的渠道;另一方面指“座谈直通车”,即通过定期安排区镇(街)两级纪(工)委书记与群众面对面交谈,听取诉求期盼和建议意见,做好沟通交流、答疑释惑、规范引导工作。在定位上,“纪委书记直通车”严格遵循“在位不错位、到位不越位”原则,立足“服务群众、服务信访”定位,切实发挥好信访工作的前端引导服务功能。对于业务范围内外交织的信访举报件,认真分析、仔细甄别、妥善处置,针对业务外信访,主动告知并引导群众将情况反映至主责部门,同步做好登记建档,通过下发转办单、电话督导等方式,对信访件办理情况进行全程跟踪监督;针对业务内信访,认真解释政策规定,引导群众通过“信、访、网、电”受理体系反映问题,推动信访矛盾化解,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山东省菏泽市牡丹区纪委监委苏永忠)

(本文刊载于《中国纪检监察》杂志年第10期)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jc/431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