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蔬菜瓜果大棚。图为该村“两委”成员在瓜棚内摘瓜。记者丁贤飞摄
晴日暖风生麦气,绿阴幽草胜花时。小满时节,走进濉溪,只见田野上小麦一片金黄,为大地铺上了一层丰收的盛装。点缀其间的,还有香甜可口的瓜果,错落有致的村庄,一排排乡村振兴车间……而这些,都是当地发展集体经济所结出的累累硕果。
濉溪县坚持把扶持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作为加强农村基层党组织建设、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头戏来抓,通过党建引领产业发展,不断创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多形式促进村级集体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年,全县村级集体经营性收入.39万元,经营性收入50万元以上的集体经济强村52个。
妙招一
“靠山吃山”,失地农民成蓝领
日前,在位于濉溪县韩村镇大殷村的淮北星科包装有限公司内,记者遇到了村民楚玉莲。她正聚精会神地端坐在吨袋缝纫机前,缝制吨袋。
“这边是计件工资,我一个月大概能挣三四千元,还不耽误照顾家庭。”谈到自己的工作情况,楚玉莲笑容满面。
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大殷村与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是“邻居”。作为一个搬迁村,这个村在失去传统种植、养殖业优势后,却抓住了多元产业发展机遇,办企业、兴劳务、促就业。去年,该村集体经济收入突破百万元大关。
“针对煤化工基地缺乏配套的吨袋包装企业这一具体情况,我们通过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模式,成立淮北星科包装有限公司,发展包装袋产业,目前已经投产。”大殷村党总支书记殷克贵告诉记者。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在星科包装公司成立过程中,村里的党员发挥了带头示范作用。“吨袋厂前景不明,村民们有顾虑很正常。只有村‘两委’成员带头入股,干出一番成绩来,才能吸引更多村民参与,并从中受益。”殷克贵说。
大殷村和煤化工基地、碳鑫科技开展组织共建,为产业精准定位提供了组织保障。该村的劳务服务产业应运而生。
大殷村采取“党支部+劳务公司+煤化工基地企业+失地农户”的劳务服务模式,发展劳务服务产业。年2月,该村与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内的碳鑫科技成功签约。具体项目为厂区清扫保洁项目,金额为68万元。这一项目带动15名村民就业,让他们成为园区蓝领。
“近期,园区内又有2家企业主动到我们村洽谈企业物业保洁项目。”殷克贵介绍,大殷村将做大做强劳务服务产业,使之形成服务品牌。
妙招二
抱团发展,集中力量办大事
因去年村级集体经济收入达万元,濉溪县百善镇道口村被誉为“淮北市集体经济发展第一村”。今年“五一”假期,位于道口村的柳孜文化园迎来了八方游客。憨态可掬的小松鼠、呆萌淘气的小兔子、可爱的梅花鹿……园区新添的柳江口萌宠园内,吸引人的不仅有草木葳蕤、百花盛开之景,还有一只只可爱的动物精灵。
“萌宠园总投资万元。虽然才开放,但是节假日期间仍有很多游客前来游玩。”道口村党总支书记刘超告诉记者,柳江口萌宠园通过“村集体+公司”方式运营,由道口村村集体下属的淮北柳丰运河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携手桥头村、前营村、徐楼村等6个村共同打造而成,每村每年获得保底收益3.5万元,同时还有分红收益。
位于濉溪县四铺镇五铺村的倚莓园种植农场于年建成,拥有50栋标准双层大棚。农场是四铺镇5个村携手、利用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建成的。
“大棚培育的草莓苗,8月份将走向市场。”指着眼前一排排碧绿的草莓苗,五铺村党总支书记赵彬告诉记者,作为淮北市目前最大的草莓专业种植园,农场致力于推动草莓种植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建成集草莓育苗种植、管理销售、观光采摘于一体的综合性高效农业示范园,切实推动产业振兴,促进强村富民。
“去年4月,濉溪县向47个扶持村拨付集体经济发展补助资金万元,多个扶持村采取多村联合、抱团发展模式,使项目资金效益最大化。”濉溪县扶持壮大集体经济领导小组办公室相关负责人表示,抱团发展可以强化利益联结,集中资金、集中力量办大事。
妙招三
特色产业,落后村变先进村
濉溪县刘桥镇王堰村是社会治理明星村,但村集体经济发展曾经严重滞后。“年村集体经济收入仅十几万元,且全部为资产租赁收入。”村党总支书记王修设说,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年这一情况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去年村里的集体经济收入突破了50万元。”
昔日的经济落后村为何会发生这么大的变化?根本原因是在于该村探索出了一条“党支部引领合作社”发展之路。王堰村发挥党组织政治引领功能,组织注册刘桥振兴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以“党支部+合作社+农户”的模式,建设白玉蜗牛养殖大棚3栋、蔬菜瓜果大棚21栋,发展种养特色产业。
5月20日,蔬菜瓜果大棚内的西瓜开园上市。“首日就卖出去一万多斤,供不应求。”王修设告诉记者。
距西瓜大棚不远处是白玉蜗牛养殖大棚。走进其中,一只只如黄豆粒大小的蜗牛呈现在记者面前,让人目不暇接。“3个大棚内共有白玉蜗牛余万只。”正在给蜗牛喂食莴苣叶的村民王友增对记者说,“白玉蜗牛的市场价很高,能卖到40元一公斤,去年我们把白玉蜗牛加工成蜗牛酱,非常紧俏。”
记者了解到,王堰村在发展集体经济过程中,60户村民以资金入股元,58户村民以土地入股亩。“特色种养产业带动60多人就业,村集体增收10.99万元,给村民分红19.万元。”王修设说。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81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