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治疗青春痘好医院 http://m.39.net/disease/a_9084488.html

东晋画家戴逵:才华和人品皆出众,得到王羲之谢安顾恺之盛赞

明星璀璨的古代画史系列:多才多艺的东晋画家戴逵

很久很久以前,艺术家并不被人重视,艺术和技术都被视为是手艺活,干这行的人当然就是匠人,社会地位很低。魏晋时期,一些名士加入了艺术创作的队伍,他们提升了创作的档次和艺术家的社会地位,让文艺青年们逐渐被社会认可并受人尊重。

东晋名士、美术家戴逵(—)字安道,即是美术史上较早留下名姓的画家、雕塑家,也是对中国美术有影响的业内大咖。他是南渡的北方士族,比顾恺之早生二十余年,他以自己的才华和人品为艺术家争得了上流社会的认可。

戴逵画像

明明可以靠出身,偏偏喜欢搞艺术

戴逵生于东晋谯郡铚县(今安徽省濉溪县临涣镇)一个士族官僚家庭,他的祖父和父亲都在朝廷做过大官,名望甚高;他哥哥戴逯因战功而被封广信侯,再升至大司农。有这么显赫的家族背景,他明明可以靠家族和出身谋得一官半职,过上锦衣玉食的生活,却偏偏要做文艺青年,在文艺女神的陪伴下度过一生。

戴逵早慧,从小便闻名遐迩,十里八乡都知道老戴家有个少年才俊。他不仅书念得好,写得一手好书法,还画得一手好画,弹得一手好琴;除了琴棋书画之外,他还会很多技艺,玩啥像啥。据说他十来岁的时候,有一天偶尔打破了一只鸡蛋,他随手用绢布擦拭,第二天发现绢布硬成了一团,他受此启发,将蛋清掺入白灰反复揉搓成形,做成《郑玄碑》,亲自书写并镌刻了碑文,一时传为美谈。

明·周文靖雪夜访戴图

以画才圈粉恩师,获佳偶,得大名

戴逵小时候师从当时的大学者、大名儒范宣研修儒家经典。戴逵勤奋好学,范老师希望他好好学习,将来能够华丽出世,实践治国平天下的儒家理想。然而戴逵这孩子喜好游山玩水,习书作画,这让范老师对他的偏科现象很是担忧。范老师和很多人一样对艺术有偏见,认为画画是雕虫小技,于前途无用。这对这一点,戴逵对老师放了大招。有一天,他根据东汉张衡的《南都赋》辞义画了一幅《南都赋图》,画面表现了南都之繁华,寓意世间繁华乃是过眼烟云,范老师当即读懂,被其技法与深意所征服,从此成为戴逵画画的铁杆支持者。师徒俩携手在溪山游冶,畅谈人生和理想,范老师越来越喜欢这位学生,索性做主将自己美貌的侄女嫁给了戴逵为妻,把得意门生变成自己的侄女婿。

南渡之后,戴逵跟着其父畅游建康(即今江苏南京),对江南的山水景物非常喜欢,经常乐游忘返。建康的瓦棺寺是当时著名的文人雅集之所,有一次戴逵被其父带去参加雅集,见到著名画家王蒙,戴逵遵嘱作画,绘《渔父图》,其俊逸潇洒的画风得到了画坛泰斗、骄傲多才的王蒙的大赞,于是画名四播。

南朝砖刻·竹林七贤与荣启期

专业水准是关键

魏晋时期的绘画,不客气讲,以戴逵和顾恺之为标杆。戴逵先于顾恺之二十余年出生,在绘画道理上率先闯出了自己的特点。首先他是其时绘画的集大成者,人物山水花鸟无所不精,画人物则能毕肖其态,画山水则可情景交融,飞鸟走兽,各自传神。唐人张彦远的《历代名画记》就记录了戴逵的《胡人弄猿图》《孙绰高士图》《渔父图》《南都赋图》《吴中溪山邑居图》《狮子图》《三牛图》等十余幅作品。他的《竹林七贤与荣启期》为后人临摹做成画像砖,陪葬于南京善桥的南朝墓葬。图中八位高士于林间席地而坐,形神各异,非常精彩。从中可窥见戴逵人物画的成就。

戴逵的画风对后世很有影响,小他26岁的顾恺之将他的《七贤图》《临深履薄图》等5幅画收录在其《魏晋胜流画赞》中并加以盛赞,认为戴逵的艺术高度世人“莫能及之”,毫不掩饰对戴逵的崇拜。顾恺之评戴逵为稽兴所作的肖像画说:稽兴,如其人,可知戴逵的人像技术非常精妙。

戴逵作品

塑与绘的通才

绘画的成就足以使戴逵声名远播,他还有个绝活那就是雕塑。在佛教流行的东晋,佛教艺术在全国迅速推广,尤其是佛教造像立即四方传开。戴逵作为文化修养极深的文人名士,对佛经又有研究,他雕刻和铸造的佛像,尤其得到观众的喜爱。

当然了,艺术除了天赋,还得靠勤奋。戴逵就是一个虚心学习、不断钻研的艺术家。晋武帝时候,会稽山阴灵宝寺慕名求戴逵为本寺刻一尊一丈六尺高的无量寿佛木像。佛像刻制完成后,戴逵自己觉得不是特别满意,可众人一致称好。他一再向众人请教,可大家连连恭维,不提具体意见。戴逵想了个办法,他躲到屏风后面听取观者的各种议论和意见,反复琢磨,然后反复修改,经过了三年时间,终于雕刻成了一尊完美的佛像。他把佛像的形体刻画为宽额笑脸、浓眉长眼、垂耳大肚的形象,这尊佛像一出,各处争相模仿,一直延至后世。可以说,是戴逵首创了中国式佛像。他还创造了新的雕塑方法——夹纻漆像,将漆工艺技术与雕塑相结合,今天仍在使用的脱胎漆器即宗此法而成。

戴逵名声日盛,请他造像的人越来越多,他的作品遍布全国。戴逵雕塑的五躯佛像,和顾恺之的《维摩诘像》及狮子国(锡兰岛)送来玉佛像,共称瓦官寺三绝。

南朝佛像

不为庙堂官,不做王门伶

戴逵的才艺和名声,让他自然而然成为了当时的大明星,很多王公贵族都渴望能与他有点交集子。有人仗着官高权重,一不小心就把清高的大才子当成了小鲜肉,其时官任太宰的武陵王司马晞就是这么做的。武陵王听人说大才子戴安道弹琴鼓瑟有清韵,很是好奇,派人去请他来自己的府上演奏一番,满足一下自己的好奇心和虚荣心,遭拒后又派戴逵的朋友戴着厚礼去请,戴逵没给司马晞一丁点面子,当着朋友的面把琴摔碎,说自己不愿做王门伶人。让这位司马晞成了历史上的笑谈。

戴逵的才华和人品也惊动了朝廷,孝武帝时,朝廷多次以散骑常侍、国子博士等官职延请他就任,他屡辞不就。戴逵虽然不爱做官,但也并非任情放任之流,相反,他深谙儒家、道家之道,强调自身修养,不重形式,不慕虚名,从始至终,深为人敬。所著《戴逵集》9卷,惜已散佚。

寄情山水,与友悠游

而对于志同道合之人,戴逵却青眼有加。宰相、名士、文豪谢安也想见识一下戴逵这位文艺青年,趁着戴逵从剡县到京师的时机,谢安亲自去看他,二人见面后谈琴说画,好不快活,直聊到红日西沉,谢安对戴逵的修养和情操都非常赏识,戴逵凭着自己的见识与雅量,成功圈粉了大学者谢安。

戴逵最爱山水,他拒绝各种诱惑,一生隐逸不仕,在自然山水间怡情养性,以毕生精诚致力创作,在绘画和雕刻艺术上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斯人岂可无友,戴逵到剡州之后,更与高僧名士交游甚密,书圣王羲之曾邀戴逵和许询住金庭,留下许家坂、戴公山的名胜。嵊州的逵溪、戴村,新昌的雪溪等地名都与戴逵相关。其时与郗超、刘炎、谢玄、谢安、王徽之等人往来不绝。他亲赴石城专为听高僧支遁讲经。在这个高逼格的朋友圈里,戴逵人格魅力爆棚,深受诸友敬爱,还留下了王徽之“雪夜访戴”“乘兴而来”的佳话。

南朝佛像

本文为作者“一路伴你看天下”原创作品,欢迎个人评论和转发。欢迎对我加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367.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