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的很多生产、生活老用具、老物品现在都见不着了,今天在这里见到了。”刚参观蒙村民俗广场的66岁的党员张其华说道。近年来,濉溪镇实施的“乡村旅游+”模式融合推进乡村振兴项目的提升,蒙近乡村旅游的知名度和社会影响力不断扩大,前来参观的人络绎不绝,已渐渐成为濉溪镇交流学习、文化体验的重要场所。
近年来,濉溪镇党委、政府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始终坚持将文化振兴放在第一要务,重视乡村文化建设,积极推动文化产业繁荣发展,为乡村振兴提供了持续的精神动力,成为了乡村振兴的不绝源泉。
建设阵地,搭好平台
“不要随意泄露身份信息,当收到陌生信息要求汇款时,要谨慎!”“欢迎收听乡村广播,我们培育和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容是,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村庄应急广播每天固定时间播放着热点内容和种植、养殖技术等,村里人已经养成习惯,边吃早饭边听着广播里的政策宣讲,一段政策讲完,还会穿插一首红色歌曲,嘴里哼着歌谣,记忆深处熟悉的旋律又重新忆起。如今“村村通”应紧广播成为了各村活动通知、政策宣讲的重要阵地。年以来,濉溪镇实现了各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全覆盖,让群众开展健身、娱乐、宣讲、读书等活动有了去处,为推动基层阵地建设提供了更加坚实的保障。
积极推动阵地建设,在全镇范围内招募文化爱好者和专家组建宣讲队伍。目前,全镇已建有戏迷广场、书画室、农家书屋、道德讲室等活动场所20余处,打造了一支拥有多名志愿者的文明实践队伍。
丰富活动,激发活力
“镇里的戏曲志愿者经常来演戏,我们喜欢看。”在蒙村大舞台看演出的群众张英说,以前是在电视上看戏,现在能来现场看了,可算过个戏瘾了。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站,镇文化站每年累计送戏下乡20余次,观看人数达人次。不仅有泗州戏、豫剧等传统戏曲艺术,还有歌舞、小品、朗诵等现代节目表演,让不同年龄层次的群众都能大饱眼福。如今濉溪镇“送戏下乡”文化活动开展得如火如荼,群众不仅可以“家门口、零门槛”欣赏到戏曲演出,随时随地享受文化熏陶,同时也为传统戏曲文化搭建了传承平台。
志愿服务,助力乡村振兴
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弘扬文明乡风,服务广大农民群众。近年来,濉溪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积极组织各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点开展“推动乡村文化振兴、焕发乡村文明新气象”等主题志愿服务活动。通过“党史宣讲”“政策宣讲”“道德模范宣传”“文艺演出”“法律宣传”“健康义诊”等志愿服务进乡村活动,让文明实践引领乡风文明、志愿服务助推乡村振兴。
为助力乡村振兴,让党史深入人心,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理论宣讲队现场宣传了党的最新理论政策和法律知识等,通过党史教育,引导居民群众切实将党的历史铭记于心,感党恩,听党话,跟党走,凝聚奋进力量,发扬斗争精神,为乡村振兴努力奋斗。
文艺演出、丰富群众生活。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村、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的志愿者们用歌声、舞蹈为群众献上一场场文化大餐。《再唱山歌给党听》《最美的歌唱给妈妈》不仅唱出了对党的深情,也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唱响了文明之风。通过普法宣传,增强维权意识,宣传普及法律知识,为群众解答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法律问题。让“法”在群众身边,使“法”融入居民生活,让公平正义阳光普照人民群众。全镇每年累计开展各类志愿服务活动余次。老百姓的生活丰富了,脸上的笑容也越来越灿烂。
在狠抓文化振兴的过程中,老百姓普遍反映不仅村里文化氛围高了,环境好了,乡里之间的生活也多姿多彩起来。新政策、新福利能及时了解,志愿服务队帮助解决村民生活不便问题,元宵节还组织成立腰鼓队为村民们表演。感受到这些变化,村民都感觉开心满足,日子也越过越幸福。
文化振兴不是简单的场所提升、活动开展,是切实同群众一起增进精神文明、提振思想境界、筑牢发展根基,是阵地与文化之间、文化活动与各项工作之间互相弥补、互相促进、互相融合。濉溪镇着眼于凝聚群众、引导群众,带动全镇积极开展富有特色的农村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助力乡村振兴,已取得重要成果。(刘伟)
声明:此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若有来源错误或者侵犯您的合法权益,您可通过邮箱与我们取得联系,我们将及时进行处理。邮箱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15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