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质文化不只是技艺的传承,也是一种对民族文化的传播与继承。在濉溪县铁佛镇油榨村有这么一对夫妇,他们热爱戏曲,传承匠心,以“匠心精神”守护历史传承。他们就是杨立奎和张爱英夫妇。

  杨立奎13岁时跟随本村泗州戏老艺人李德荣学唱泗州戏,18岁时拜著名老艺人程生元为师,学唱泗州戏,同年考入濉溪县泗州戏剧团,后同程生元一起组建了濉溪县民间职业泗州戏剧团至今。近些年,杨立奎夫妇俩经常活跃在江苏徐州、山东滕县和安徽泗县、蒙城等地演出大型传统剧目泗州戏,演出进社区、进校园、进乡村、进敬老院,每到一处的表演都深受观众喜爱和好评。年,他们演出的现代戏《妈妈你别走》,深受专家领导好评。年,他们演出的现代戏《新王婆骂鸡》荣获第三届安徽省群星奖。

  杨立奎介绍,泗州戏原名拉魂腔,起源于江苏省泗洪县上塘镇,经民间艺人记录、整理逐步形成拉魂腔的固定唱腔,距今已经有二百多年历史。泗州戏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唱腔婉转华丽、优美动听。尤其是女腔在每段唱腔结尾处,用小嗓翻高八度拉腔,男腔加入衬词拖后腔,具有动人魂魄的魅力。它的特点是:似唱非唱,似说非说;它的白口、唱腔、表演风格与当地的生活语言、风土人情紧密相连,它的伴奏主要以土琵琶、二胡、竹笛乐器为主。

  杨明、杨鹏两兄弟受父母杨立奎、张爱英的艺术熏陶,从小就爱上了民族乐器和演艺事业。大儿子杨明13岁拜唢呐演奏家佘清华、郝玉祁为师,年考入武汉音乐学院,现任河南省艺术团音乐指挥。小儿子杨鹏,毕业于滁州学院音乐学院。他5岁就开始跟着父母到各地演出学习,“当学到一定的程度时,就会觉得比较难,也有过放弃的想法,不过在父母的带动下,就一直坚持下来。”对杨鹏而言,父母的作用很大,他从父母身上学到了什么是坚持。

  杨立奎、张爱英夫妇,在敬畏与坚守的时光里,用自己的匠心精神守护着历史传承,保护着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命力。(吴永生王媛媛)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abmjc.com/zcmbhl/5716.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